(记者 杨锐冰 摄影记者 牟进勇 樊晓姝) 这个夏天,爱心在港城传递。
一个多月时间,记者奔走在港城大地,帮助困难学子筹集学费。
助学之路,虽远必达。记者挨家挨户走访、核实,最终确定54名帮扶对象。
爱心如火,生生不息。今年,助学活动吸引了许多新的爱心力量加入,为困难学子雪中送炭,点亮他们的梦想。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把伞。”爱心人士说。
“未来我会做一个良善之人,去回馈社会。”困难学子说。
从7月29日发布第一个励志学子故事,到昨日最后两名灌南学子获得捐助,整整30天,本季助学公益行团队交上了一份温暖的答卷:帮助54名困难学子筹集学费65万余元。
开学季,迎接他们的不再是苦难,而是闪闪发光的人生。
54人捐款65万余元
这是一场爱心接力
从赣榆阁楼姑娘到逆境中圆梦的灌南俩学子,本报第十二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圆满收官。
这是一场爱心接力。今年,“多对一”帮扶占比更大。
8月4日,本报报道了考上江苏师范大学的东海学子徐爱。报道刊发后,26名爱心人士陆续为她捐出2.415万元学费。
18天后,徐爱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姐弟四人和年迈的奶奶。爱心人士在得知情况后,又开始爱心接力,当天为她的弟弟妹妹捐出1.16万元。“姐姐上大学的钱有了,弟弟妹妹也要有钱读书。”这是爱心人士的心声。
昨日,本报报道了两名灌南学子。其中,郭仔芫无父无母,爷爷奶奶和姑姑抚养她长大。看到郭仔芫的故事后,市女企协献出爱心,帮她解决了8728元学费。
与此同时,市青联社会组织和社会中介界别组织发动24名青联委员,为她捐出5500元生活费。另外,还有9名爱心人士为她捐出2900元。当天,郭仔芫共收到1.7128万元爱心款。
暑假在响水打工的灌南学子张文武,今年考上了大连工业大学。他的母亲患病长期服药,他的父亲打零工维持一家五口生计。得知张文武的情况后,连云港万溢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仲凌,为他捐出7000元学费。其他6名爱心人士为他捐出1800元。
“这都是我上学的动力。”昨日,在前往学校报到的路上收到这笔爱心款后,张文武发自肺腑地说。
截至昨日下午,第十二季“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共帮助54名学子筹集学费65万余元(不包括为徐爱弟弟妹妹筹集的费用),人均1.2万元。其中,16名学子大学期间每月都会收到生活费资助。
12年来,“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共帮助387名困难学子解决学费400余万元,彰显了媒体担当、社会大爱。
走访收获满满感动
挣10块钱也要供孩子读书
“大热天里你们走访了那么多家孩子,太辛苦了,再次感谢你们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说话的人是李桂华。
2020年,好友临终前将自己尚在读初中的女儿徐子轩托付给了李桂华,“一定要将她抚养成人……”为了这个嘱托,李桂华尽心尽力,对孩子视若己出,她去年被评为“江苏好人”。
今年,徐子轩考入盐城师范学院,了却了母亲遗愿。
“就算是10元钱,我也得去挣。我不吃苦,小孩就没书读。”说话的人,是灌南学子温彦凡的母亲。
孩子父亲去世后,她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供一双儿女读书,她凌晨两点去蘑菇厂打工,要忙到下午两三点才能下班。伟大的母爱令人动容。
今年,温彦凡考上南京工程学院。他打算大二入伍,在减轻家里压力的同时圆自己的军旅梦。
还有在奶茶店打工,今年考上扬州大学的海州学子骆浚;在街头发传单挣学费的灌南学子徐威;认为努力和天赋一样重要,考入南京医科大学的赣榆学子王宏运……
“骆浚这个孩子给我印象很好,承受那么多苦难还能那么阳光和自信,很不容易。”连云港海事局的杨艳说。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看见,每一段努力都值得被铭记,每一份感动都值得被记录。
无论生活多么困苦,他们都没有放弃对未来的追求,对读书的渴望。
助学队伍不断壮大
各地爱心人士关爱港城学子
助学路上,“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汇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为身处困境的港城学子送上心理关爱、学费资助、就业指导,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文明。
“帮助寒门学子,利在国家发展,报社助学公益行坚持12年,我们很佩服,每年都会参加。”市青联社会组织和社会中介界别主任李欢乐说。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把伞。我会一直支持报社助学公益行。”市苏州商会副会长、爱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明说。
“学费的事交给我,你们只管安心学习。”浙江宁波爱心人士胡航瑜说。
“看到这些孩子的境遇就忍不住流泪,我会发动身边人一起帮助他们。”政协海州区第十届委员会特邀界别的崔雯清说。
今年,“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的爱心队伍又壮大了。
从市律师协会、公司律师到来自外省的爱心人士,今年报社助学公益行再次发挥全媒体平台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企业、协会、组织加入到助学队伍中来。
其中,来自浙江宁波的胡航瑜,以个人名义帮扶了5名港城学子,总捐助金额达3.85万元。8月23日,他专程来到港城,为5名学子送上写有祝福语的爱心红包。
今年,捐助人数和金额最多的是连云港国汇电力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的乔飞。多年来,他一直参与本报助学公益行活动,并积极帮扶学子。今年,他一共为11名学子捐出6.8698万元。“捐助学费只是第一步,我还将持续关注这些学子的就业情况,欢迎他们回连发展。”乔飞说。
助学时间最长的是保祥宠物医院院长刘保祥。今年,他捐出4万元助学金。“我从2002年就开始参与助学,2017年加入报社助学公益行队伍。”刘保祥说:“除了大一开学费用,我还资助多名学生大学四年学费以及生活费,截至目前已经捐了70多万元。”
善良是一种选择。今年,考上扬州大学的翟浩宇,将自己暑期打工所得捐给了同样考上扬大的赣榆学子徐浩林,感动无数读者。
助学路上,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雷锋车”手、政协委员和来自公安、部队、城管、统战、侨联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爱心人士,以及很多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他们献上了一份份宝贵的爱心。
“后面只要学子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来自淮安的爱心人士也加入到报社助学队伍中来。
“报社助学公益行是港城捐资助学队伍的旗帜和榜样。祝愿广大学子能够实现心中的梦想,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希望公益团体队伍越来越壮大!”市扶贫办的陈健华说。
心怀感恩接力向善
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如果把大学梦比作一颗小小的种子,在54名困难学子的心中,那颗种子已经渐渐生根发芽,正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感谢报社助学团队帮助夏丽圆了大学梦。孩子已经到校开始军训了,太感谢你们了!”8月27日,夏丽的母亲联系本报说。
“这笔资金对于我来说如同雪中送炭,它不仅解决了我在求学路上的经济困扰,更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赣榆学子王宏运说:“是你们的慷慨相助让我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再为生活琐事分心。我深知这份资助背后承载着你们对我的期望和鼓励,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辜负你们的厚望。在此,我郑重承诺,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这份恩情,并将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愿好人一生平安!”王宏运在收到助学款后,发来一封满怀感激的信。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以后的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东海学子张璐璐说。
“我会用行动来证明我对得起这份助学金。”灌南学子潘明磊说。
“这不仅是对我物质上的支持,也是对我精神上的鼓舞。我会怀着这份感恩,在未来工作时为社会奉献我的爱心。”赣榆学子吴文雨说。
“以后我有能力了一定会联系你,我也要帮助有需要的学弟学妹。”灌南学子黄仲保说。
“很感谢您对我的付出,这将是我在大学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引航灯。我在大学会努力学习,以后成为像您一样的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努力将您对我的帮助化作我前行的动力,感恩……”赣榆学子韦丞说。
助学路上,我们收到了一封封感谢信、一段段感激的话语。学子们发自肺腑的感谢,让这个夏天无比绚烂。
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助学路上,一个个好消息不断传来。“我考上了南师大研究生。”“我已从南邮毕业,考取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9月1号去报到。”“我大学即将毕业,要回东海房山中学当老师了。”“我在杭州工作,如果有家乡学子考到杭州这边来,我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星星之火点燃希望。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感恩回报社会,用爱心接力传承。
星光闪烁,大爱无边。每一位学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书写着人生的美丽篇章。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