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婷婷 戚跃潇 苏欣)“叮……叮……”4时50分,一阵急促的警铃声,打破了海昌路消防救援站内的宁静。此时天还未亮,睡梦中的消防员们听到铃声后迅速反应,1分钟后,消防车已经驶出大门。
“一车救火,二车供水,三车保障。”车上,指挥员与报警人电话沟通后快速进行了分工。
到达现场后,两名消防员拿起水枪交替掩护行进,开始灭火。着火的是一处闲置民宅,火势很快被控制住。3个多小时后,明火被完全扑灭。
“收队!”现场留下一辆消防车警戒防止复燃,其余人员返回消防站。尽管疲惫不堪,但消防员们回到站里后顾不上休息。“我们任务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恢复执勤战备,补足车上的水并更换空气呼吸器气瓶,然后将水枪水带恢复原位,做好随时应对下一场任务的准备。”一班班长滕征说。
在没有任务的时候,消防员们的日常就是三点一线,宿舍—训练场—食堂。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常年备战日夜无休,每一项训练都是对实战救援的“投资”,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练就保护群众的“超能力”。
“我们的训练科目都是围绕实战展开的。比如今天下午训练内容为‘原地快速着装’和‘单车三枪操’,训练中多一分刻苦,实战救援中便会多一分把握。”海昌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王瑞露告诉笔者。
“计时开始!”消防员们快速俯身穿上战斗服,背好空呼器,收紧肩带腰带,戴上呼吸面罩……动作行云流水,1分钟内所有人员完成原地着装。接着是“单车三枪操”的练习,一声令下,3名消防员如离弦的箭一般奔跑出去,甩出水带,连接消防车上的出水口,3条银色的水龙从水枪喷射而出。
训练结束,走进消防员宿舍楼,被子被叠成了棱角分明的“豆腐块”,个人物品被有序地收纳在储物柜中。在二楼楼道的一角,笔者发现有一根粗壮的钢管从天花板延伸至一楼地面。“紧急情况下,队员可以直接滑下去,是快速到达地面的通道。”二班班长杨忠旭介绍。
“这是老王,我们年轻的‘老’消防员。”笔者正在采访时,一位理着平头、一身干练的消防员走过来。他叫王彪,今年32岁,19岁就成为一名消防员,今年年底即将退出消防救援队伍。“干了十几年,对这身衣服真是有感情。记得我当消防员的第一年,就碰上重大车祸救援,那是我第一次直面生命的消逝,当时已经完全感受不到疲劳,只想速度再快一些,尽可能地多救一个人。那次经历带给我很大触动,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消防员这份职业的重量和意义。”
提起消防员,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灭火。其实,如今消防员的职责远不止于此。从地震、洪涝等大型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到摘除马蜂窝、解除戒指卡手等日常社会救助,只要民众有需要,“火焰蓝”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他们与时间赛跑,守护着万家灯火。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