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食用菌“卡脖子”问题有了源头保障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杨静)近日,依托扬州大学技术团队开展的我市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第一批海州区、灌云县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这是我市食用菌行业首次开展的大规模全方位种质资源普查,为后续进一步对野生食药用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我市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全市食用菌鲜菇年产量70万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约70亿元,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集聚度、自动化生产水平、规模和产能均居全国前列。我市食用菌产业获批为全省建设10条超百亿级的特色链之一,“灌南食用菌”入选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为了解除制约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菌种资源短板束缚、加强野生种质资源系统收集和种质利用、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快速发展,2023年4月,我市启动农业微生物(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分批次、分步骤、分区域渐次开展全市食用菌种质资源摸底工作。

  普查工作依托扬州大学技术团队,对第一批海州区、灌云县24个镇街、农场域内的湖泊、河流、山地、丘陵、滩涂、湿地等场所开展调查,共采集大型真菌样本1512份,鉴定物种数283个,其中23个物种为新发现物种,全部列入中国新记录物种,另有101个(不包括中国新记录物种)物种为江苏省新记录物种。

  本次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海州区、灌云县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家底。在我市境内发现的金色羊肚菌品种、卵孢长根菇等野生品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我市将加大与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协作力度,做好野生菌质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为我市食用菌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资源储备,为解决食用菌“卡脖子”问题提供源头保障,为种业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