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突出海洋经济能级提升 增强蓝色发展新动能


聚焦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大力实施“3620”引培工程,推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建设全省海洋渔业发展先行区


(□ 袁春梅 彭亚辉 梁玲)【报告内容】提质发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渔港经济区,统筹实施陆基育苗、工厂化养殖、滩涂立体开发和智慧渔场建设,稳步扩大绿鳍马面鲀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实施工船养殖三文鱼项目。

  【权威解读】陈凤(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农办主任):去年,市政府率先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共同推进连云港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海洋渔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市农业部门立足抢抓蓝色经济发展机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借鉴先进经验,重点对冷水团开发利用、养殖工船发展应用等进行基础性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将以守正创新为引领,崛起建设现代海洋强市之势。落实厅市推进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建设全省海洋渔业发展先行区。

  优化近海养殖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合理控制紫菜、牡蛎等养殖规模,常态化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确保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通过部级验收。

  延伸深远海开发链条。健全陆海接力养殖模式,支持赣榆区建设设施渔业集中区,推进三文鱼、绿鳍马面鲀等良种繁育供给,推动全省首艘养殖工船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投产。

  提升区域性集散功能。落实国家级、省级渔港经济区建设任务,提升国家级海产品产地市场、国际活鲜保税集散中心、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园等辐射功能,巩固毛虾特许专项捕捞优势,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推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培育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1个。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力


(□ 周莹 连科)【报告内容】建成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推进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试验保障基地建设。加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高质量运行省海创中心、东海水产所赣榆基地等科创载体,建设磷虾高值化利用、贝藻繁育等研发平台10个,开展科研项目20项,培育海洋科技型企业40家。启动海洋装备省级质检中心筹建工作。发展蓝色金融,用好省市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海洋特色金融产品。


  【权威解读】卢忠宝(市科技局局长):2025年,我市将全面落实科技兴海战略,以提升海洋产业创新能力为主线,着力推动各类科技资源向海洋产业集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注入澎湃蓝色创新动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海洋重点产业领域,实施海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壮大涉海科技型企业集群。推进涉海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聚焦海洋科技创新需求和未来方向,加快太湖实验连云港中心一体创建国家实验室,推动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创建国家海上试验大科学装置,锻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峰重器”;加快提升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东海水产所赣榆基地等科创载体运行质效,推动关键技术研发、转化、产业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对接,充分发挥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对接争取更多高校院所来连建设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等,打造高层次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汇聚优质创新资源。


提升海洋治理水平


(□ 周莹 王从帅)【报告内容】坚持陆海统筹、协同共治,加强入海排污口和海洋垃圾治理,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科学防治浒苔绿潮,加快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强化项目用海监管,建设海域使用权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保障海域资源依法合理利用。稳步开展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推广“一海多用”新模式。实施沿海挡潮闸拆建和海堤修复工程,不断提升海潮防御能力。试点开展海上物业管理,动态清零“三无”船舶。


  【权威解读】葛延波(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上,我市将建立涉氮企业排放清单,督促沿海污水处理厂依据新地标要求开展总氮提标改造,压减涉氮企业排放总量;建设全市入海排污口智慧监管平台,创建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强化入海排污口整治;以美丽海湾建设为契机,实施一湾一策协同防治,努力打造美丽海湾连云港样板。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