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兵 见习记者 郑非凡 通讯员 沈冰怡 万骏)昨日(1月16日),2025年连云港优秀学子新春恳谈会暨“千名学子家乡行”活动在云台宾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团市委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连云港籍优秀学子和在连高校的1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0”、《连云港市深化产才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系列配套政策,形成“1+6+N”人才政策体系,已成为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活力之城。当天,主办方带着招才聚才、爱才惜才的满满诚意,为港城学子准备了四份人才政策大礼包,包括“人才生活补贴”大礼包、“人才安居”大礼包、“人才服务”大礼包、“创新创业”大礼包。其中,到我市有关单位进站的博士后,将分两年享受最高16万元的生活补贴;回连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将连续三年每月享受最高3000元的生活补贴,硕士研究生将连续三年每月享受最高2000元的生活补贴,本科生将连续三年每月享受最高1000元的生活补贴。
对于返乡就业后有购房打算的港城人才,我市将提供“购房券+公积金提额+人才房优惠购”组合礼包,博士研究生最高可享受20万元购房券,硕士研究生可享受15万元购房券,本科生最高可享受10万元购房券。同时,拥有购房券的人才可同步享受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博士研究生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至120万元,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至80万元,夫妻双方可叠加享受。这些真金白银的人才补贴,都是家乡真心实意的体现。“人才服务”大礼包由“居、业、学、医”四个无忧政策包组成,聚焦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关键问题,帮助大家全面提高港城生活的舒适感和幸福感。此外,对于回连后有创新创业想法且符合条件的港城人才,可以申报花果山英才“双创计划”,为入选的创新人才提供个人最高150万元、团队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为创业人才提供个人最高500万元、团队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资助。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形成以石化、生物医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钢铁合金、新能源、硅材料、高端装备、绿色食品、信息产业等十大产业链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会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对产业人才需求进行了推介,今年已有260家用人单位、发布人才需求有9036个,其中硕士以上岗位数421个、本科岗位数2937个,月薪万元以上的有665个。“从参保数据看,2024年在连就业参保的高校毕业生大概有3.4万人,从专业来看,化工类、药学类、营销类、财务管理类、电气及机械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等专业需求量较大,所需求的人才涵盖了1000多个专业门类。大家今后想要在连云港发展的话,应该基本上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该负责人说。
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人力资源总监龚仁谱为学子们进行了职场分享;回连就业毕业生代表、就职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的班逸轩进行了工作分享;连云港籍在读大学生代表、北京大学学生祁轩宇和清华大学学生葛彦硕交流了各自感受。
“今天邀请大家来参加活动是想利用春节返乡期间,让大家沉浸式了解家乡发展,呼唤港城每一位学子将来能够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晓云表示。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优美景色、产业特色、发展成果,“千名学子家乡行”活动准备了“1+8”条线路,组织1000名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家乡行活动。当天,首场家乡行活动正式启动,主要线路包括徐圩新区石化科技馆—连云区羊山岛—海上云台山—连云老街,同时为学子提供“青连驿站”免费入住体验。此后,各县区人社局分别征集1——2条家乡行线路(涵盖医药、石化、新材料等产业;人文历史展馆;主题教育展厅、特色小镇等),春节前后组织学生报名,按属地开展“千名学子家乡行活动”,让港城学子在实地参观中感受家乡建设成就,凝聚投身家乡建设共识。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校对 徐蕾 审核: 吴弋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