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物志:他跨越古今与《韭花帖》对话



记者 王雪峰 涂丽丽  如果让你选一位古人对话,你会选谁?苗帅涛一定会选杨凝式。

  问什么问题?

  在诸多的问题中,会有这个——“韭菜花是谁送的?”


对话



  清茶半盏,墨香满堂。苗帅涛讲起那个距今1100年左右的午后。

  夏秋时节,天气尚热。杨凝式午睡醒来,饿了。有人送来了韭菜花酱,这可是好东西!农历七月中旬,采摘清洗早熟的韭菜花,发酵成酱,辛辣咸香。

  美味不可辜负,杨凝式将韭花酱配以五个月大的肥羊肉,愉快地吃了一顿。

  从唐末到五代十国,九州大地,烽烟四起。虽逢乱世,可午后能安睡,醒来有时令美食,这需要才华,更需要智慧。杨凝式写了张字条,细述美味,并表谢意。“书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一共63个字。

  韭花和羊肉的鲜香,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尘中,这字条却熠熠生辉。后人称之为《韭花帖》,大概韭花二字好认,又是因它而起的故事。然而,这韭花的后劲不小,此帖名列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王珣《伯远帖》之后,号称“天下第五行书”。

  从2021年开始,苗帅涛正式和杨凝式“对话”。那时他刚从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毕业,他从书法专业的角度,选择了三种“对话”方式:钩沉历史,通过典籍,查看那山河岁月;手写心摹,通过纸笔,探寻杨凝式的内心世界;融古为今,通过创作,表达对当下书法艺术的思考追问。

  杨凝式生于公元873年,今陕西华阴人。华阴,位于华山北麓。今日的华阴老腔,传唱着这方土地的奔放粗犷。“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是杨姓的再生地,史书上有杨姓子孙在华山仙谷避难的传说。东汉名臣杨震、“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都和华阴杨氏相关。

  杨凝式聪慧过人,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考中进士,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因他经常举动癫狂,得“杨疯子”之号,但不影响升官,一直做到了太子少师、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活了82岁。

  在中国书法史上,杨凝式是唐宋之交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又启发了北宋书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都受其影响。

  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苗帅涛认为,《韭花帖》结字中宫内收,字形细瘦奇崛与通篇疏淡的效果相得益彰,深沉不放纵,内敛不恣肆;布局疏朗,行间距宽阔,计黑当白,视觉效果简散,彰显内秀文雅之气。

  近两年来,苗帅涛的书法作品,4次入展中书协主办的展览,近30次在省级书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奖,均得益于他对《韭花帖》的研习。


结缘



结缘《韭花帖》,得先从结缘书法说起。

  1998年,苗帅涛出生在洛阳市伊川县鸦岭镇。初中时,学校搞了一次硬笔书法比赛,苗帅涛写得认真,受到了老师的夸奖。老师没想到,苗帅涛也没想到,正是这几句夸奖,给一位乡村孩子打开了中国书法的大门。

  2014年,考上高中后,苗帅涛决定把书法专业作为高考方向。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用巨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促成了一位乡村少年的苦行生涯。从高一开始,苗帅涛每周五请假,倒4次公交车,穿行80余公里,去洛阳市区的画室学书法,画室的书法老师是中书协的会员,每年1.98万元学费,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而言,是一笔很高的开销。

  这让苗帅涛倍加珍惜学习机会,高中三年,他每天学习至凌晨两三点钟,每周还要熬一个通宵。无论是书法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文化课,一刻没有放松。

  2017年高考,河南以86.58万人的报名数量,位居全国省级第一。同年,江苏的报名人数为33.01万人。然而,对于当时有“万人过独木桥”之称的艺术高考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当年,苗帅涛以书法专业成绩全省前十、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被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录取。这个学院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荣获第三、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可见学院的教学实力。

  在诸多老师中,傅汝明教授对苗帅涛尤其关注。苗帅涛扎实的书法技能,优异的文化成绩,谦逊认真的学习态度,让他看到极大的可塑性。傅教授告诉他,学书法要“死去活来”,把坏习惯写没了,好样子就写出来了。

  傅汝明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中书协会员,三次入选兰亭奖,江苏东海人。

  这也是苗帅涛第一次听说东海县,羽山、曲阳古城、版画、水晶……厚重的历史,丰富的物产,让他充满兴趣。

  从洛阳的一个村落,走进金碧辉煌的长安,曾是多少男儿的梦想。学书法,西安是全国的福地。碑林博物馆里1.4万余件的馆藏,蕴藏着多少故事、多少启迪。颜勤礼碑、玄秘塔碑、曹全碑、三藏圣教序碑……穿行其中,就是在查看鲜活的书法名篇;还有昭陵六骏,讲述了李世民一生的辉煌。

  从校园到碑林,从课堂到汉唐,从篆书到楷书——对于苗帅涛而言,西安的历史文化,丰富了他的情怀和视野;系统的高等教育,构建了他的书法知识体系;名师的才学影响,规划了他的职业定位。

  大三的时候,苗帅涛通过同学,结识了一位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女生。两人在微信上聊书法、聊城市、聊人生,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更让苗帅涛感到神奇的是,这女孩是东海人。

  缘分就是这么神奇,大四的时候,他们结婚了。2021年毕业后,在诸多可以选择的城市中,他们来到了东海。

  苗帅涛把工作室选在了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的对面,远观西双湖,十七孔桥凌波高架,十里荷香映双湖夕照。2024年,苗帅涛当选东海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谈艺



  诗人分两种,一种是天才式的,一种是刻苦式的。天才式的代表如李白,而杜甫是刻苦式的代表。李白的诗没法学,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是后人作诗的榜样。苗帅涛显然是刻苦式的书法家。

  如果说初中参加学校的硬笔书法比赛,是自然的流露,是天赋,那考入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四次入国展、数十次省展获奖,则完全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

  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要有屈原的缠绵悱恻,又要有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苗帅涛对书法艺术的一往情深,融入了探索的缠绵悱恻,收获着思考的超旷空灵。

  苗帅涛认为,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多年来,他临写《韭花帖》2000余遍,东海籍著名书法家陈林先生称“他在当下书写《韭花帖》全国居前”。每周,除了临习杨凝式的《韭花帖》、何绍基的《西园雅集图记》、智永的《千字文》等名帖外,他还要完成至少两张六尺整纸的创作。

  “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傅汝明书写的对联,悬挂在得闲斋的中央。这是明代书法家祝允明的书斋联,表达了他心境和读书的价值取向,也寄托着傅教授对学生做人、阅读、习书的期望。

  谈到投国展和学习书法,苗帅涛总结为“多看展开视野,早准备勿赶工,抓细节出个性,重融合显意境,找明师非名师”。

  多看展览,尤其是国展,视野开阔了,才能知晓国展的要求、水平和方向;提早准备,反复临创才能在心态和技法上日臻成熟;书写的内容、形式、纸张、墨色、风格、字的大小等,都是要精心思考的细节,细节体现匠心,决定作品的高下;通过“一帖一貌”的技巧来创作,能入国展的作品很少,以一个帖子为立命之本,实现多帖融合,形成自家风貌正在成为当下书坛的主流;找明白的老师而非名气大的老师学习书法,进步更快。

  什么是明白的老师?苗帅涛定位为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的老师,或者已经是中书协会员的老师。

  近几年,苗帅涛用了很大的功夫,开展书法教育,他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上开设的“得闲斋苗帅涛书法”有数万粉丝,他的直播课程细致、耐心、专业,受到广泛欢迎。

  茶淡难得半日闲。我突然想起,“这韭花到底是谁送的?”

  苗帅涛说,以“杨疯子”的用词、书写的认真态度,和文中的“状”是臣子上奏的文体之一,很可能是皇帝送的。“谁送的不重要,但这《韭花帖》是杨凝式送给中国书法、中国文化的礼物。”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