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雪峰 摄影 武强刚) 诗者,天地之心。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是中国心灵的表达。
大乐与天地同和。
用音乐和歌唱,诠释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是张海霞多年的探索。
1月15日晚,“蝶恋花”——张海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在连云港大剧院精彩呈现。跨越时空的音诗画融合,既是视听盛宴,又是美育之旅,更是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苍梧大地的款款深情。
读诗
缠绵悱恻 超旷空灵
灯映乐池诗意浓,未听人声心先动。
细节体现匠心,匠心显示追求。音乐会的海报、节目单的设计、舞台的布景……精致中彰显大气;音乐会主题“蝶恋花”三字,由张美林先生题写,取法二王,遒劲灵动;九方显示屏,高低错落,勾连中国风山水画卷;580个座位,胜友如云,省声乐学会的嘉宾,港城声乐、器乐、舞蹈、朗诵等领域的艺术家,大中小学校音乐教师……既是观众,又是走向中国心灵的结伴同行者。
纯净清越的箫声,拉伸了现场的时间;醇厚流畅的古筝,外延了舞台的宽度。“常记溪亭日暮……”在张海霞的歌声中,年轻的李清照带着醉意,从藕花深处乘舟而来,她依稀在告诉你,这是音乐会的开篇,这是一个沉醉于中国古诗词而不知归路的夜晚。
音乐会设置了三个篇章,张海霞现场演唱了10首歌曲,精心创构出三重意境。
始境,以“情”胜,是直观感相的摹写,张海霞用歌声表达心灵的丰富情绪。这里有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缠绵执着,也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深切惦念。
又境,以“气”胜,是活跃生命的传达,张海霞用歌声展现蓬勃的生命气息。这里有苏轼“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无奈感叹,也有李白“长相思,摧心肝”的悠长哀怨。
终境,以“格”胜,是思想灵魂的启示,张海霞用歌声映射人格的坚韧豁达。杜甫蜗居草堂,却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超旷空灵;李煜深居小楼,怎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尽伤痛:还有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间清醒。
整场音乐会,她演唱了两首苏轼的词,《蝶恋花·春景》是音乐会的主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压台曲目。
是啊,谁不喜欢东坡先生呢?诗词里的苏东坡,美食里的苏东坡,三过海州写下“郁郁苍梧海上山”的苏东坡,他用旷达乐观的诗句,描述了心灵的丰盈。可见张海霞的心意,除了展示中国古诗词之“美”,更注重古诗词之“用”。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张海霞的歌声,融合了乐府的曲,唐诗的句,宋词的调,夹杂着京腔念白、昆腔软语、川陕方言,带着观众穿越寒来暑往,描画朝歌夜弦,记录暮鼓晨钟,共同用中国心灵的悸动与精妙,标注了时间的驿站,构建出文化的阳关。
读景
沧海月明 自在恰恰
时间的驿站驻留时间,文化的阳关演绎文化。对于张海霞而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景致,她就是要通过“古诗今唱”,把景致多维度地呈现为诗意的空间,让它立体鲜活,更有时代精神,更显中国特色。
张海霞自幼喜爱音乐,钟情歌唱。求学路上,她始终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993年,张海霞考入海州师范,后来又到连云港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师从项筱波、王海峰,得到了宋迎琴、刘春年等多位老师的精心指导。
2006年,张海霞赴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受教于杨曙光、朱以为、苏晶晶等教授。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十八世纪起源于欧洲,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曲调表现力强,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扎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演唱者的基本功和文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声乐研究生是这类歌曲的主要演唱者。多位高校音乐教师,用这类歌曲的演唱,冲击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
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们都非常喜爱这位颜值出众、学养丰厚又勤奋聪颖的学生,但也纷纷告诉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太难!”
经典的古诗词在书卷里,更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多乐府诗句、宋词,本就是传唱的歌词,如何通过音乐和演唱,再现作者的情绪、语句的画面、诗词的意境,与受众形成共鸣,需要功底和技巧,更需要表演者的文化积淀和人生阅历。
为了唱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张海霞用了20年的时光,遍读古诗词,探求古人意,通过不断揣摩和表演,她将古诗词作者的喜悦、哀伤、矛盾、纠结、惆怅、期盼等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民族偏美声”的唱法,逐渐凝练出委婉、雅致、唯美的演唱风格。
张海霞不仅是一位歌者,更是一位美育的使者。从教路上,她始终秉持“以美育人”,践行“美育浸润”,强化学校的美育主阵地功能。
2010年,她在市教育局担任中小学音乐教研员。从课堂的主导者,到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管理者,舞台更大,要求更高。
教育部主办的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三年一次,是检验展示艺术教育教学成果的国家级平台,被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在此项活动中,我市一直走在前列,曾取得过全国地级市获奖数第一的好成绩。2012年以来,连续四届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连续三届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全省仅两家。
2024年,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连云港赛区)中,艺术表演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含戏曲)、朗诵五个项目,这是张海霞主抓的工作,全市各中小学校参与热情极其高涨。
市特教中心选送了一个朗诵节目《追随祖国》,由四名盲生和四名聋生组成。在市级决赛前走台时,每支参赛队只有3分钟时间。聋盲学生找不准点位,定位还没准,3分钟就没了。
张海霞看在眼里,她通过话筒说:“为了更加公平,给聋盲孩子加3分钟!”
正是这3分钟,让聋盲学生感受到被关爱,他们用更多的感情投入表演,在全市获得特等奖。张海霞又将这个节目推荐到省级比赛,获得了省特等奖,并有望被推荐到全国参赛。
读你
雄姿英发 十里春风
张海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以“蝶恋花”为主题,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象征着艺术和文学的融合,传达着她对教育事业、对脚下土地的无比眷恋。
她把节目单的封面设计成一扇窗口,诗词是窗口,音乐是窗口,教师是窗口,她是打开窗口的人。
这场音乐会,她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准备了三年。“我要用这场音乐会,告诉全市1000多位音乐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勤练基本功,才能在你的课堂上影响学生,实现以美育人。”张海霞说。
作为市爱乐教师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张海霞以限额自主报名的方式,邀请团员参加音乐会的伴唱。起初,她没说是自己的音乐会,目的是让团员主动争取上台展示的机会。在返场歌曲《春风十万里》中,她更是大胆地把话筒交给四位95后的音乐老师。她说:“传承就是要把舞台交给青年,音乐老师没有舞台,就像蝴蝶没有鲜花。”
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朱卫文老师说,张海霞用自己的经历阅历,用多年的古诗词积淀和一位教师对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使命感,通过音乐会,为全市音乐教师做了示范。
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省声乐学会会长,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张美林教授,在现场听完音乐会后,感受很深。他认为这场音乐会的诸多因素,在全国都是创新。“钢琴与古筝、箫、琵琶、古琴、京胡、鼓等中国传统乐器的融合,增加了演唱难度,但表现方式更丰富、更多元,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尝试。”张美林表示,“这样的音乐会,在我省13个设区市的音乐教研员中是第一次。”
歌声若羽亦如霞,润心染念漫天涯。
这两句张海霞的自作诗,表达了她对歌唱艺术的追求和开展艺术教育的目标。用歌声诠释心灵,让古诗词滋润心田,在“春风十万里”中,我们等待张海霞的好消息。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