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吉珂 韦鹏余 徐欢 徐康宁)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总量达26家,数量全市第一;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认定省首台(套)重大装备2个,市级4个,首台(套)数量全市第一;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市第一……2024年,海州区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突出企业培育、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科学精准的政策扶持体系,逐“新”提“质”,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聚焦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动能
近日,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华东分会场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编制的《2024大模型价值新视界:场景落地应用全景洞察图谱》正式发布。江苏海州发展集团与上海氦川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业内首款环卫大模型成功入选。
聚焦智能算力、公共安全等未来产业,海州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悟空智算”树品牌、拓市场、扩规模、做生态,构建“悟空AI工厂”服务体系,加快国产算力中心、公安网智算中心、公共安全科技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悟空智算’是海州区重点推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项目,也是市级重点项目。目前项目总储备算力规模超6500P,上线算力规模达4852P,并在广东成功打造‘算力飞地’。”连云港市数字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有算力资源已完成闭环销售。在算力生态建设方面,打造高保密等级数据标注基地并已经正式投入运营,招引16家生态企业入驻,承接订单超2亿元,现有从业人员600余人。
布局算力赛道不到两年,海州“跑”出了惊人速度。这背后是全区上下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一直以来,海州区始终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全力打造良好科技创新业态。鼓励镇街(园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的一年,海州区将加强区域能源资源统筹,打造全链条未来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深化与江苏海洋大学、七一六所、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等战略合作,推进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推进海州区低空系统整合,打造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
创新主体培育
深挖专精潜能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连云港汇德石英玻璃有限公司……在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二批)公示名单上,海州区上榜企业7家。一直以来,海州区以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业为目标,积极响应国家、省、市专精特新行动计划,强化政策扶持、精准为企服务、构建专精特新培育体系,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我市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的生动写照。
连云港珩星电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高可靠性光、电、流体连接器、电控设备、显示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交通等领域。专注主业,稳扎稳打,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专注创新、砥砺前行,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拥有标准6S车间,生产工艺先进,为众多汽车制造企业提供稳定的刹车线配件等产品,专注于汽车用ABS轮速传感器等汽车配件生产。
海州区作为我市主城区,产业底蕴深厚,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先后出台了《海州区推进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海州区高技术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科小—高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体系,实施“五步走”工作法,“一企一策”提供定制服务。开通“惠才强企”直通车,实施“百名干部进百企、专班专员促发展”行动,挂钩联系185家重点企业。
“在创新中突破,在特色中发展。2024年,海州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果显著。”海州区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4年,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提前1年完成《海州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定目标,数量居全市前列。
加速智改数转
推动制造进阶
曾经传统作业的生产车间,如今在科技赋能下呈现出全新景象。在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数控生产车间,一排排数控机床在5G专网助力下,通过现场ERP终端进行生产数据实时传输。车间设备点检、报修处理等情况都能实时显示在大屏上。此举缩短了问题处理与协同解决的时间,实现了装备智联化、运营数字化、智慧管理化,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数字化、智能化是海州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智改数转”赋能海州区制造业不断向前,众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连云港腾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通过广泛应用智能装备、实现车间设备互联互通等,成功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智能制造车间名单。这些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还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统一的协作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024年,海州区以智能制造为抓手,以标杆示范为引领,通过主题宣贯、政策解读、上门诊断、申报辅导等方式,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深入实施。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获批省智能工厂、智能车间6个,新增省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工作全市第一。入选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5家,新增星级上云企业23家,上云企业累计超过百家。
“海州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做好智改数转网联等工作,加快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海州区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