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婷婷 张楠 尹磊 张艳)笔者从市民政局获悉,2024年我市婚姻登记大数据出炉。2024年,全市共有18896对新人喜结连理,11244对夫妻离婚。与2023年相比,结婚人数减少5456对,同比下降约22.4%。离婚人数比上年减少651对,同比下降约5.4%。
95后成为结婚主力军
总体来看,我市婚姻状况相对稳定,2024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8896对,其中,涉港澳台、华侨、外国人结婚登记184对。全市结婚登记中初婚人数占比69.05%,初婚比例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全市结婚人员平均年龄为31.43岁,其中男性32.05岁,女性30.8岁,全市结婚登记平均年龄逐年提高。全市初婚平均年龄27.86岁,其中男性28.8岁,女性26.75岁,95后成为结婚主力军。
此外,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行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婚姻登记服务更加便捷、高效,2024年全市范围内跨区域办理结婚登记1288对,离婚登记307对;省内范围内跨市办理结婚登记128对,离婚登记37对;跨省办理结婚登记114对,离婚登记20对。
“姐弟恋”越来越普遍
随着社会多元化与包容性日益增强,“姐弟恋”越来越普遍。在2024年婚姻登记中,男女年龄差以男性比女性大1至4周岁居多,占结婚登记对数的40.7%;其次是女性比男性大1至4周岁,占结婚登记对数的23.8%;男女同岁占结婚登记对数的14.5%。“姐弟恋”证明爱情不是年龄的距离,而是心灵的共鸣。
在市区某机关工作的小敏今年34岁,和爱人相差4岁,这对“姐弟恋”的婚姻非常稳定和幸福。“我老公成熟稳重、踏实务实,我从不觉得他像弟弟,他给我的是超越年龄的可靠和安全感。”
31岁的小何比老婆小2岁,他坦言,喜欢和姐姐在一起的原因在于她们的独立、智慧和成熟的恋爱观,这样的关系能够带来更加平等的沟通和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婚姻的长久性。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或选择“姐弟恋”?海州区婚姻登记处主任李玲表示,“姐弟恋”的兴起,正是这个时代对多元化爱情观包容与尊重的体现。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强,经济、生活的进一步独立,致使女性更加理性地看待婚姻。同时女性社会地位日益提升,对婚姻家庭生活的主导性增强,传统的男大女小择偶标准弱化,对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等关注进一步增强。“姐弟恋”三观契合是最重要的,两个人要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年轻人看待婚姻更理性
婚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来说意义各不相同。对于80后而言,婚姻不仅关乎个人,也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责任,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观念曾是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对年轻一代的意义正在转变。95后乃至00后成长于信息时代,他们拥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对婚姻的高要求和对个人自由的重视,使得他们更愿意将婚姻推迟到更成熟的阶段,选择晚婚甚至不结婚。
数据显示,我市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在逐年小幅增加。2020年初婚年龄为26.76岁,2022年初婚年龄为27.36岁,2023年为27.66岁,2024年为27.86岁。
李玲表示,这一现象反映了年轻人对婚姻的理性态度。他们希望在婚姻之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不再将婚姻视为人生的终点,而是将婚姻看作是一种新的开始。
婚姻关系的稳固是家庭和谐的关键。多年来,我市推行婚姻家庭辅导项目,全市6个婚姻登记处均设立了婚姻家庭辅导室,为新婚夫妇提供婚前、婚后辅导,为当事人提供离婚调解,为危机中的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有效促进婚姻家庭和谐。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