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晶晶 孙晨晨 沈怀梁)高质量完成8个综合性残疾人之家改造提升、6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提升等省、市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全省率先开展辅具共享小屋进景区全覆盖工程;全省率先开展孤独症全程服务、居家托养康复服务、脑卒中康复服务等试点,开辟融合康复新路径;全省首家开展特需儿童康教融合试点,打破学区限制,特需儿童真正融入普校教学环境;推进全市高效服务残疾人“一件事”“百企千岗、助残就业”和司法救助大融合……
昨日,笔者从全市残联工作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市残联党组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结合一把手履责整改,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理念,从政策保障到设施建设,再到服务优化升级,残疾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项项惠残举措、一次次关爱行动,书写了一份份温暖答卷,绘就了残疾人美好生活图景。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是广大残疾人对更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求。2024年,全市累计发放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45亿元;为1558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教育补贴215.3万元;为2.05万名困难残疾人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完善残疾人商业保险制度,为全市10.3万名残疾人及未持证残疾儿童购买涵盖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的商业保险,全市商业保险理赔292.75万元,赔付率达64.46%;稳步扩大特需儿童康教融合试点,建立残联、教育、学校相互协调机制,在海州实验小学、解放路小学、建宁小学3所学校,以不限学区方式为45名特需儿童开展“导航式”康教融合教育;完成6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提升,为2836名0至14岁残疾儿童实施高质量的基本康复救助。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开展督导活动38场次,为37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改造。
残疾人生活的幸福感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体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全国率先制定《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评估规范》等相关地方性标准并推广实施;全市共为3141名残疾人精准适配辅具3702件。全省创新建立《连云港市寄宿制托养残疾人能力等级评估规范》,科学划分入托残疾人能力等级,探索服务对象个性化托养新路径,为6000名残疾人开展高质量的托养服务。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2024年,我市为3.85万名残疾人开展精准康复服务,9.32万名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89.49%;精准开展困难群体康复救助,为2783名精神障碍患者、1425名困难白内障患者实施康复救助;我市还在海州区试点开展孤独症全程服务,完善制度建设、培育优质机构、形成一套贯穿孤独症全生命的政策指标体系,实施0至7岁儿童孤独症筛查项目,共筛查46617人,建成“小海星”孤独症社区家庭。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的现实途径。2024年,我市持续强化稳岗拓岗,深入实施“百企千岗”园区行、促就业、稳就业系列活动,全市共为133家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开发岗位819个。打造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6家,开展残疾人大学生训练营等活动,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率、就业率均达100%。年内,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2856人,就业率达65.03%。全市900名残疾人在55个残疾人之家参加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为残疾人提供展示体育才能的广阔平台,让残疾人在体育比赛中重拾信心,点亮梦想。我市籍残疾人运动员邱俊飞荣获巴黎残奥会银牌,展示了残疾人的不屈意志和顽强拼搏,获省委、省政府“记大功”奖励;市托养服务中心学员代表队获第七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排舞公开赛混合融合组自选曲目小集体特等奖优异成绩。
要使残疾人享有更多获得感,还要从他们的特殊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全面细致的公共服务,让他们也能拥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展示自己。2024年,我市通过组织开展“同在阳光下、共圆幸福梦”第34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第三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全市残疾人健身体育赛事以及承办全省残疾人体育嘉年华赛事等,帮助他们勇敢追梦,实现人生出彩。
新的一年,市残联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提升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托养照护、康复服务、教育文体、权益保障等各项残疾人工作,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