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进文 通讯员 朱恒)看病就医一直是民生关注的重点,传统门诊就医模式下,患者多次缴费,导致“三长一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现象突出。我市聚焦这一痛点,于2022年创新推出“先医后付”项目,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优化就医流程,大幅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截至目前,全市门急诊就诊患者累计使用“先医后付”298.1万人次,金额达10.6亿元。
赵大爷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以往,他每次看病都要在各个诊疗科室和缴费窗口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从签约“先医后付”后,赵大爷完成挂号便直接进入就诊流程,问诊、检查、化验、取药,整个过程顺畅无阻。赵大爷感慨:“以前看病,光排队缴费就得大半天,现在有了‘先医后付’,看完病再缴费,太方便!”
与赵大爷有着相同感受的患者不在少数,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选择使用“先医后付”。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先医后付”通过流程再造,将付费操作改为记账操作,收费环节后置,患者就诊流程全部结束后再合并一次性付费,实现“全程+一次”的医疗模式,避免患者重复多次缴费跑腿,患者平均等待时间明显缩短,看病流程更加顺畅,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与其他城市依托第三方金融授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不同,我市“先医后付”采用零门槛准入,不设任何前置条件,不与金融授信挂钩。具体而言,就是将诚信就医信用承诺书植入预约诊疗平台,患者自主选择,如患者自愿签约,即可享受“先医后付”服务,“即签即用”。
采取“先医后付”模式后,不仅就医流程更加畅通,缴费也变得更为便捷。患者诊疗完成后,可以线下支付费用,也可以线上完成缴费。医疗机构会在诊疗活动结束后第1天、第7天进行短信提醒。提醒短信均链接线上缴费小程序,患者可根据情况,自行选择使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医保电子凭证等方式,一步式便捷线上缴费,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满足不同患者的支付需求。
为让“先医后付”项目可持续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市卫健委与相关部门共同完善“1+N”政策保障体系。建成“先医后付”市级信息管理平台,与市信用体系管理系统、项目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了“承诺、就医、付费、履约、监管”全流程服务闭环。市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三无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费用进行兜底保障,切实筑牢民生底线,擦亮“为民办实事”成色,也解除了医院的“后顾之忧”。
如今,医院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彰显,各委属医院认真践行“先医后付”工作理念,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痛点难点问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推进“一次挂号管三天”“先皮试后取药”“床旁结算”等一批便民措施落地,去年以来,已为近5.5万人次提供免费回(复)诊服务、减免挂号费119.56万余元,“床旁结算”平均结算率达55%。改善服务已逐步成为医院的战略文化、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改善医疗服务永远在路上。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注重系统施策,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先医后付”由巩固“点”到拓展“片”、提升“面”,努力形成改善医疗服务“连云港模式”。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