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莹 通讯员 连发)从近海到深远海、从装备到服务,港城海洋产业正在稳步发展,“蓝色动能”持续发力。昨日,笔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年来,我市聚焦重点领域,海洋产业持续发展,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比始终保持在25.5%以上 。
夯实壮大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船成为全球首例获得“三认证”的海上食品工厂,全年捕捞磷虾3.5万吨。连岛渔港升级国家中心渔港,连云区获批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青口中心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全省首艘工船养殖三文鱼项目签约落户。毛虾专项连续5年获国家批准实施,年捕捞量达3387吨,产业联动效益约5.5亿元。以海洋渔业为主的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园招引落地涉海企业28家。
与此同时,我市港口物流产业也飞速发展。2024年,我市新开集装箱航线10条,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基本建成,40万吨矿石码头常态化运营,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有序推进,2024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量669.07万标箱,分别增长7.65%、9.03%。
此外,我市还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连岛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秦山岛景区接待游客约32万人次,海州湾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约7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中韩客运出入境旅客突破8万人次。连岛海上游艇俱乐部2艘80客位双体客船投入运营,国内首例“海州湾之星”海上邮轮星级酒店命名启航。
在大力发展传统海洋产业的同时,我市积极开拓海洋新兴产业,市海洋装备产业园一期4.5万平方米15栋厂房基本建成,8.5万吨大型散货船、6200吨LNG双燃料船建成交付。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正式投产,鸿云实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远洋流体智能装卸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设计了大尺度串并混联装卸臂。省海创中心自主研发原位芯片级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已投入生产,中复神鹰干喷湿纺48K大丝束碳纤维实现在百米级以上叶片供应领域重大突破。海洋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全国最大的中核田湾2000MW滩涂光伏项目陆上升压站、储能电站已建成,田湾核电7、8号核电机组全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基地,中远LNG储备站项目完成建设。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成效显著。康缘药业4项涉海中药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获批省海洋药物和现代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并加入省实验室联盟。澳新药业2项药物即将开展中试,与江苏海洋大学联合组建海洋药物研究院入驻中华药港核心区。南极磷虾油加工线常态化运营,2款南极磷虾肽健康产品获得生产许可。
市发改委海经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努力发展海洋信息服务业,“E港通”口岸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口岸贸易信息服务领域覆盖面超过90%,港口集团跨境人民币累计支付超9.73亿元。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项目启动并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工程。建成“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气象服务保障平台”,《港航分区气象服务规范》成为省内首部面向海洋气象服务的地方标准。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