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路生花花似锦 沐光而行行春山——港城民营经济发展透视

  

(□ 周莹 连发 连科 连工信)税收占比九成,吸纳就业八成,占全社会投资七成……这一连串数字表明民营经济是港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发挥这股力量的活力,关键是广大民营企业家要主动“攀高求新”,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一路前行。

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

  朝阳刚刚露出微光,地处陇海铁路东端的连云港港就已经忙碌起来,努力将海上运输线上的货物中转到铁路,将其快速便捷送达目的地。

  连云港地处全国交通线路的起点位置,这就决定了连云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必须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剖析连云港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民营经济主要来源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乡镇工业、国企改制后形成的民营企业、各地招商引资招引的民营企业以及通过创新创业崛起的一批新生代本土企业。

  在这群民营企业家中,东海崛起的乡镇企业家集群代表了港城民营经济中“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

  这个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产业,曾经拥有数千家民营企业,曾经一度狂飙突进发展,也曾经因为欧美国家“双反”“377”等不合理贸易壁垒而沉寂。如今,东海县集聚了全国85%的石英材料生产企业,拥有600多家硅工业企业,构建了国内以石英为主、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硅产业集群,国际硅材料领域甚至将东海硅材料价格作为全球价格指数密切关注。

  东海民营企业创新故事正是港城民营经济的气质。正如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说的,连云港民营企业家从来不缺乏直面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进入新世纪,港城民营企业亟需强化这种信心和勇气:面对医保改革,传统的仿制药利润摊薄,港城民营医药企业壮士断腕停掉部分或者全部停掉仿制药研发,全力攻坚创新药,截至2024年,港城医药四大龙头企业均完成了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为主的转型,创新药成为企业主营业务的主要来源;面对太阳能市场饱和,日出东方开启了光储热一体化的探索,如今企业业务已经覆盖光伏、热能、储能等多个领域,其在西藏建设的项目更是作为中国绿色低碳项目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做主旨演讲;面对国外技术封锁,鹰游启动了“929 ”工程,破解碳纤维国产化难题,并通过与央企的合作,实现了国产碳纤维的产业化,如今T1100级别碳纤维已经稳定生产,为中国的航空航天、绿色能源贡献力量。

思源思进不畏风雨的奋斗力

  在最近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连云港民营企业家在创新上从来都没有却步:

  ———2003年,太平洋石英与南京大学陈培荣教授团队合作,经过6年艰苦攻关,制备出99.999%超纯石英砂,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为全球第三家获得东京电子(TEL)认证的石英材料供应商,标志着我国企业打破欧美企业垄断,正式进入半导体材料国际供应链体系。

  ———康缘药业从早前的中药指纹图谱,到智能化工厂,始终引领中药创新的时代潮流。2023年,康缘药业试点引入“5G+PAT近红外检测技术”。改造前,设备单机运行多,人工调整生产的周期至少7天。改造后,技术人员只需要坐在控制室,就可以进行远程调整。如今,康缘药业自主研发的“康缘大模型”与内部控制系统打通,现已累计输入数十亿条数据,使辅助决策偏差率降到1%以下,人员处理效率提升了近80%,做到了“边生产、边采集、边反馈、边调整”。

  ———卫星化学落地港城后,旗下连云港石化、嘉宏新材料乙烯基聚乙二醇醚、HPPO法制环氧丙烷绿色催化反应技术等5项新技术凭借创新性、先进性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成功入选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港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当前,我市正处于“十四五”收官之年,更加需要广大民营企业努力应对市场风雨,积极发展壮大,勇担时代重任。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港城民营企业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成果、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转型注入持续动力。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和商业模式双轮驱动的创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研成果向新兴产业化应用的效率。要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分析,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差异化竞争,开拓和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市场需求的有效赋能。

孕育发展沃土的城市氛围

  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民营经济对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弘扬石英依托“企业+院校”的研发路径,先后获得45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有4项创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项科技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国内石英行业规模最大、品质最齐全的稀土掺杂功能石英玻璃材料制造企业。

  斯尔邦石化与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合作的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每年可回收15万吨二氧化碳,经过上下游一体化装置深度加工,回收后的二氧化碳能够产出2万吨光伏级EVA树脂,这些材料可生产5000万平方米光伏膜,全部用于光伏发电后,装机量可达到5吉瓦,一年可产生电量60亿千瓦时至90亿千瓦时,相当于2座百万千瓦火电厂1年的发电量。

  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港城民营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贡献力量。然而必须看到,我市民营经济数量和质量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民营企业面临新老交班,企业家接班人培养机制还没有健全,企业管理机制还存在家族企业、人情管理等现象,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建立。

  从外部看,我市民营企业创业人群存在结构性不足,民营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不强,部分地方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少数企业存在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今年,我市提出将加快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创建省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加强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全面跟进、专项督察,将督察结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进一步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滴灌”,着力打造应需而变、数字支撑、快速响应的“敏捷服务”,实现政策精准匹配、定向推送。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完善监管和柔性执法体系,加快推进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强力整治逐利执法等突出问题,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高度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有针对性地加以塑造和锻炼,让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薪火相传。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奋勇争先,港城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创造了辉煌历史。站在新时代,港城广大民营企业家正谱写新的创业史,努力让爱拼会赢的精气神推动港城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