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茜文)奶茶已经逐步成为港城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近日,记者拿着新鲜出炉的健康证,前往一家奶茶店“打工”,从一张张的奶茶订单中解锁港城消费新势力增长密码。
晨光温柔地穿透薄雾,记者早早来到前一天约好的海州区吾悦广场小金金手作柜台,准备“上岗”。小伙伴陈雪给记者示范如何正确戴好发网和帽子:“别看工作日的客流量只有周末一半,但从10点开始正式营业,外卖订单会变多。”
半掩的帘门外,小伙伴陈佳帅将一筐水果推进后厨。“这些是今天要用到的凤梨、草莓、芒果、车厘子,牛油果要现切现用现榨。”他一边说,一边将今天任务分配给记者。
很快,前方的订单就来了。“一杯凤梨牛油果!”店员陈雪将外卖订单递来。“牛油果要现切现做。”操作台前,陈佳帅的刀锋在墨绿果皮上划出完美弧线。“对半旋切,刀刃触到果核立即停住。”当记者握着刀尝试时,果肉却像倔强的孩童黏在果核上,这个曾被戏称为“中产符号”的水果,如今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席卷港城奶茶界。“凤梨牛油果很适合健身后来一杯,热量低又能补充所需营养,通常年轻人点得多。”陈佳帅边指导边说。
中午12点左右,商场迎来客流高峰期,订单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从打印机“吐”出。小料即将消耗殆尽!记者接到了第二项工作任务:熬煮米麻薯。
记者走到蒸汽腾腾的备料区。熬煮米麻薯的材料在早晨备料时就已准备好,现在只需要按照配比,将原料一一放入,搅拌即可。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铲子在糯米浆里划出绵密漩涡,前半分钟如搅动融化的云朵,但一分钟后阻力骤增,到一分半时手臂已开始颤抖。“不能停!黏度不够会分层。”陈佳帅在一旁指导着,“到能拉起见底还需要连续大力搅拌70秒。”结果是,第一次的米麻薯搅拌以“失败”告终——最后的70秒未能坚持住。陈佳帅笑着说:“春节期间订单是现在的四五倍,单日我就做了15锅左右的米麻薯,连续一两个小时在不停地搅拌,堪比健身了!”
为何要纯手工搅拌不用机器?“这就是‘手作’的魅力。”陈佳帅表示,“‘手作’奶茶通过将切、剥、熬、煮等质朴甚至原始的操作工艺展示给消费者,更贴合健康趋势下消费者对新鲜和品质的追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款智能出茶机。只需提前将原料放置完成,通过一次扫码和对参数进行选择(如温度、甜度),最快4秒就能实现调饮过程中对奶、茶、果汁等液体原料的自动快速添加。陈佳帅介绍:“这台机器不仅速度快,还能精准控制每种原料的用量,误差不超过1克。自从有了智能出茶机后,我们不用再记忆复杂的配方,同时顾客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满意度也直线上升。”
一转眼就到了傍晚,暮色时分的奶茶店里,外卖提示音、打单声、蒸汽加热声轰鸣交织成奇异的乐章,记者在这些声音中也逐步体验着“奶茶江湖”的时间效率,感受速度和激情共同奏鸣的消费脉动。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