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海洋经济澎湃发展向“新”行


​(□ 周莹 朱迅 连发)如今,在赣榆,工厂化养殖技术正在优化港城水产养殖品质。走进赣榆一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应用现场,可以看到,虽然该工厂内的鱼苗实施了高密度的养殖,但是其产量较传统流水养殖提高3至5倍,成活率提高10%至20%。

  赣榆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赣榆设施渔业集中区借助“循环水—活菌净化”先进技术,渔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使用量减少约60%,污水排放量减少82%,氮含量降低89%,磷含量减少50%,有效减少养殖污水的污染,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我市推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我市实施了57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58亿元,同比增长13.64%。市发改委副主任王磊介绍,海洋经济对于稳定经济大盘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快了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传统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夯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是我市海洋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激活海洋产业创新引擎,推动主导产业攀高争先。2024年,全市海水养殖产量超43万吨,同比增长20.14%。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连云港海洋经济向“新”而行的积极实践。如今,“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船成为全球首例获得捕捞、运输、加工各环节“三认证”的海上食品工厂,捕捞量全国第一。全国首艘工船养殖三文鱼项目成果签约落户我市,整船帝王蟹乘着海浪抵达连云港港,成为全省人们餐桌上的新海鲜。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提升海洋运输产业服务水平。我市借助“一体两翼、一港四区”组合大港优势,持续提升国际枢纽海港能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基本建成,40万吨矿石码头常态化运营,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量66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65%、9.03%。

  走进苏马湾,蓝天、白云、金沙让人们对连云港海洋旅游有了具象的感受。

夕阳西下,东连岛上临时的海货市场,来自全国的游客在这里选购新鲜上岸的海鲜,市场对面的餐馆打出海鲜加工的招牌,让这些游客吃上最新鲜的海鲜。如今,港城海洋旅游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美食旅游、度假旅游转变。连岛成功创成5A级景区,中韩客运出入境旅客突破8万人次,“海州湾之星”海上邮轮星级酒店基本建成,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被港城海岸线吸引,网红海滨城市招牌进一步被擦亮。

  在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海洋新兴产业正在逐步崛起。

  走进市开发区“中华药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这里崛起。市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以“中华药港”东园、西园为全区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拓展区,促进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尽快应用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一批海洋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促进区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提升。这是我市积极推进海洋新兴产业的最新进展。

  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产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全国最大单体滩涂光伏项目海上工程开工建设,全国首个纯电动拖轮产业示范基地投产,LNG双燃料船交付使用,康缘药业4项涉海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澳新药业2项药物即将开展中试,“E港通”口岸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口岸贸易信息服务覆盖率超过90%。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