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阳 李超 康凯) 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场深刻的“智慧教育革命”正在我市中小学全面展开。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探索,我市积极响应,3月28日在全省率先召开全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王修杰表示,我市将经过2至3年努力,立足区域教育实际,规划以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发展蓝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探索。
绘制智慧教育蓝图
在全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我市正式发布《连云港市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为未来教育发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根据计划,我市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25年为我市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基融合年,2026年为攻坚推进年,2027年为提升决胜年。
“我们将紧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重点推进三大任务。”王修杰表示,“一是实施人工智能空间建设,二是打造区域特色示范,三是重塑教育生态。具体将从教、学、管、研、评5个维度系统推进,打造连云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品牌。”
会上,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高度评价我市举措:“连云港在支持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资源建设和应用以及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始终走在前列,‘云海在线’平台等服务为教育数字化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说,连云港作为江苏省教育强省建设的教育新高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始终走在前列,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天的到来,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数字化赋能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省教育信息化和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孙其华在会上表示,将支持连云港市加快布局教育数字化创新赛道,支持连云港市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新实践,并在我市“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和试点校建设、市相关中小学与省内高校探索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给予支持。
人工智能改变课堂教学
“再翻一个!再翻一个!”在连云港师专二附小的科学教室里,孩子们兴奋地围着一台智能机器狗欢呼雀跃。
与此同时,师专三附小的语文老师顾士伟正在使用智能批阅系统,原本需要3节课时间批改的作文,现在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我市教育领域引发全方位变革。我市中小学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尤其在课堂上,人工智能开始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全市数字教育推进会上,我市与无锡市9名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现场进行数字技术应用微课堂展示,他们展示了AI作业批改、AI创作歌曲、AI模拟实验、人工智能体问答等内容,受到一致好评。
在建宁小学张雪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与“数对”概念的发明者数学家笛卡尔对话,了解笛卡尔是如何发明“数对”的。其实,与学生对话的笛卡尔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人工智能体,在它的帮助下,学生实现了时光穿越。不仅有笛卡尔,还有牛顿、爱因斯坦、祖冲之……中外科学家都会出现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发明创造。
在市朱麻小学的一节课上,学生用AI写了一首歌。3名学生先将一位同龄人给父亲的书信文字改成歌词,在AI的帮助下谱曲,还生成了歌曲封面。在短短的10分钟内,实现了语文、音乐和美术的课程融合。
“这些微课程打开了我的视野,震惊了我。”东港小学老师朱艳在推进会现场对笔者说,“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还为课堂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要主动拥抱它,积极发挥它的价值和潜力。”
人工智能引发教育变革
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角色正经历着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深刻转型。苍梧小学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举办了相关培训,涵盖了体育教学系统、智能体应用及DeepSeek技术等多个前沿课题。
在推进会经验分享环节,新海初级中学党委书记董大溧介绍,为了让学生远离教辅负担,本学期该校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收集学生的各类习题作业,系统会自动生成针对每个学生薄弱环节的个性化练习题。
据了解,预计经过3至5年的实践,我市将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普及率和实验室覆盖率均达90%以上。王修杰表示,实施三年行动,不仅在于技术应用的突破,更在于其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以AI为工具,回归育人初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智能时代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