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激流波涛中的救援尖兵


(记者 张灿 通讯员 郑雄辉 严树明)无情的波涛可能在瞬息之间吞噬人们的生命。张磊见证过险情,也明白保护普通人安全需要更多专业救援力量,六年前,他决定成为一名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加入救援队后,他在实操与学习中不断提升救援技能,在一次次任务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也深刻领悟到救援所承载的希望与重任。如今,张磊是连云港市红十字会救援队水上救援分队队长,已然成为我市应急救援力量的中坚分子。水上赛事保障、抢险救灾、防溺水安全教育……无论何处都有他的身影,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书写着自己的救援传奇。


成为志愿者

不断学习救援新技能


张磊原本是一名普通的餐饮行业从业者,同时他热爱运动,常与朋友一起徒步,足迹遍布国内许多名山大川。在多年的户外活动中,他发现许多徒步探险者缺乏处理紧急情况、野外急救的知识和经验。“我的朋友曾在一次徒步中腿部骨折,由于受伤后现场处理方法不当,断骨无法恢复如初,给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掌握急救知识和野外救援技能的重要性。”张磊说。


  

2019年,张磊主动联系市蓝天救援队,成为队里的一名新人,开始跟随老队员学习救援知识。“救援队基本上每周三会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周五进行实操练习。我们第一次实操的内容是基础技能,也就是穿安全带、打绳结。”张磊印象最深刻的是救援队队长严树明对绳索技术的严格要求。“因为我们使用的是SRT单绳救援技术,这一根绳子就是所有人安全的关键,甚至可能是被救者的‘生命线’,严树明队长不允许我们出错。”他努力记住绳索救援技术中的所有细节,并通过一次次练习掌握技巧,以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决心和毅力。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和实操,张磊与其他十几名新人通过考核,成为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


  如今,张磊已不满足于队里传授的知识来提升自己,他多次自费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培训,始终保持着积极学习的习惯。“水域救援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救援难度大、危险系数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技术,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更新救援队的装备。”讲述时,张磊还拿出手机,展示自己这些年通过学习所考取的公共安全潜水员、急救师资、绳索中级等资格证书,这些证书是他在精进救援技术上所付出的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见证。


挑起重担

在任务中凸显勇气与信任





2020年6月,张磊前往常州,参加了为期七天的水上救援分队培训班。同年12月,市红十字会救援队水上救援分队正式挂牌成立。自分队成立起,张磊便成为执行救援任务的主力队员。每次与队友一同出任务,他总是主动承担最繁重、最累人的活。


  水上救援分队主要负责全市的水域救援与打捞、水上赛事安全保障以及配合政府组织演习演练等工作。其中,令张磊印象最深刻的是2021年驰援河南郑州水灾的经历。“7月20日夜里11点,我们在部队集合后出发,第二天早上7点多抵达郑州,被安排的任务是转运阜外医院的受灾群众。”时间紧、任务重,张磊从接到任务后,就马不停蹄地驾驶着冲锋舟往返于医院与其他救灾安置点。


  说起救灾时的艰难,张磊打开了话匣子:“当时洪水最高水位接近三米,我到医院大厅跳下冲锋舟后,发现水位漫到了我的脖子处。而且所在区域全部断电,手机没有信号,只能靠无线电接收指挥中心的指令。夜里没有路灯照明,开冲锋舟格外困难,全凭我戴着的两个头灯照明,还得仔细观察路况,防止撞上被淹得只剩车顶的车辆。”当时风大雨急,虽然穿着雨衣,但张磊全身都湿透了。顶着寒冷和疲惫工作,张磊一行8名队员最终因冲锋舟被划破,不得不在22日凌晨两点无奈结束救灾工作,返回连云港。即便如此,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他们往返十余趟,转运170余名受灾群众。


  除了赶赴外地救灾,水上赛事安全保障也是市红十字会救援队水上救援分队的重要任务。分队每年都会负责连岛景区铁人三项赛事水上安全保障工作。去年,张磊担任现场指挥,统筹救援力量调配和突发情况处置。“在铁人三项比赛中,保障选手在游泳过程中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体力不支导致选手无法完成比赛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次,张磊用望远镜观察时,突然发现一名选手在水中挣扎,他立即安排队员操控无人艇靠近选手,选手抱住艇身借力游回岸边。


  水上救援与打捞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去年暑假,水上救援分队驻守王庄水库,两艘冲锋舟随时待命。队员们不仅时刻准备处理突发情况,还积极劝阻想下水游泳的孩子,让他们远离危险水域。正是由于他们的值守,暑假期间王庄水库未出现溺亡事件。


  然而,水域事故往往猝不及防。很多时候,水上救援分队接到的任务并不是救起溺水者,而是打捞尸体。谈及此,张磊惋惜地说:“溺水发生迅速,而且不易察觉,救援能做的有时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一直倡导‘防大于救’的理念。”


防大于救

在课堂上传授急救知识




“同学们,防溺水的‘六不两会’是什么?”“若不幸落水,你们知道如何自救吗?”“遇到溺水事件,如何正确施救?”在“暑期救生圈”安全教育现场,张磊以问答、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在互动参与中,准确掌握“叫、伸、抛、划、游”的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张磊深知事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我们一直宣传‘保己救人’原则,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助他人,或者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比如,遇到落水者,千万不要贸然伸手去拉,要把木棍、竹竿或漂浮物扔给落水者,助其回到岸边。”张磊说。自加入水上救援分队后,每个暑假他都参与“暑期救生圈”项目,作为宣传讲师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


  在安全教育实践中,张磊不断总结经验,多次修改优化教案,统一教学PPT和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参与课堂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一般会带救生衣等教具,讲解完救生衣穿戴技巧后,让他们亲自试穿。当然,在泳池里组织实践课教育效果是最好的,能让孩子们在水中学习溺水如何自救,资源允许的话,应多组织这样的课。”张磊参与的“暑期救生圈”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十大重点领域志愿服务项目。三年来,他组织参与了80余场次的安全教育讲座,足迹遍布我市各个学校和社区。


  

​除了水上救援,张磊也参与山地救援等其他救援行动。“今年2月4日,我们接到110指令,前往万丈崖救援坠落者。包括我在内一共出动了15名救援队员,我们和消防救援、公安部门人员一起将伤者护送下山。”张磊说。


  一路走来,张磊不忘初心,在被救者的一声声感谢中,收获祝福与感动;在一次次艰巨的任务中,展现勇气与担当;在与队员们互通有无的合作中,体会真挚友情。多年如一日践行着守护水上安全的誓言,什么也无法阻挡他们生死救援的脚步。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