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耐摔了。这背后可能站着一家港城的民营企业!
“缺芯少魂”是中国手机制造业界的“痛点”。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高端手机制造还有个“少屏”的难题。根据市场调研机构TDCowen的拆解分析,苹果i-Phone16的材料成本里,显示屏的费用就占了16%。为了不再受制于人,中国企业开始奋力追赶,其中就有市开发区的佳普电子。近3年来,佳普电子每年以超20%增速投入研发,实现超薄泡棉国产替代。
走进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佳普电子新材料(连云港)有限公司,一块特别像海绵的材料引起笔者关注。这块上面布满小泡孔的黑色材料,静静地躺在展示柜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超薄泡棉缓冲材料。其不仅能增强OLED面板(即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抗摔性,还能高效屏蔽电磁信号,在显示屏中能够防止外部电磁场对显示信号的干扰,确保屏幕显示的稳定性和清晰度,让用户使用手机、平板更安心。佳普电子技术负责人宋二华介绍,他们生产的超薄泡棉材料只有100微米厚,能满足国产OLED企业超薄显示面板的技术要求,达到了全球能量产的超薄泡棉材料的极限。
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薄,OLED凭借其更轻薄、能耗低、亮度高、发光率好、能弯曲的特点,在手机等小尺寸平板显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韩国、美国、日本、中国都在争着构建高端OLED生产链。但要生产一款质量和性能都棒的OLED屏,可得有一批OLED上游材料技术才行。
泡棉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然而,长期以来这款产品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因为OLED显示屏的柔性结构容易受外力撞击影响显示效果,所以一般都会在OLED显示模块和中框之间增加由超薄泡棉形成的缓冲模块,这样在转运和使用过程中就能起到保护作用。这层泡棉不仅能防尘密封,还能让固定部件长期稳固,减少掉落等特殊情况对显示屏的冲击损害。
佳普电子负责人孙学平看到了这个市场需求,决定进军这个行业。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港城人,虽然在上海、北京等地创业多年,但心里一直念着家乡。当发现新的创业机会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家乡发展。孙学平介绍,他们最开始研发的是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功能性材料,像消音、电磁、光学屏蔽等材料,并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
2019年,佳普电子在市开发区租了厂房,开启了首条生产线。经过6年的发展,他们生产的功能性新材料越来越成熟,于是决定向“中国屏”的保护材料延伸创新链。超薄泡棉缓冲材料就是他们全新的研发方向。
那么,这么神奇的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在佳普电子,一场“变性”运动正在上演,设备把气体在压力下注入发泡材料中,再降压释放出气体,这样就能在成型的泡棉材料中形成很多小孔。
宋二华介绍,他们的产品之所以性能好,是因为通过自主设计的混合头让气泡分布得均匀又细腻。高精度发泡模组能实现5微米的厚度公差控制,确保产品一致性,实现了超薄泡棉泡孔微小、数量多、均匀。
超薄泡棉是种新材料,佳普电子研发这款材料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国内标准参考。孙学平说,标准就像是企业研发的指路牌,没有路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于是,他们联合客户厂家一起研究泡棉的国内标准,通过一次次试用,不断完善国内泡棉的标准体系。
佳普电子做了个实验,让一个重4.3克的小球从30厘米高的地方落下来,结果泡棉对小球冲击能量的吸收率达到了42%,而国际顶级泡棉生产企业的吸收率是45%。佳普电子的泡棉材料缓冲性优异,超薄的同时能有效保护OLED屏,减少冲击损坏。宋二华说,在耐老化实验中,他们的泡棉材料在85℃温度和85%湿度的情况下,老化1000小时后外观都没缺陷,性能也没损失。
如今,佳普电子已经获得了25个专利,其中11个还是发明专利。企业生产的超薄泡棉材料已经完成了单一产品测试,正在进入验厂阶段。随着市开发区新厂区的建成,这款产品将实现年产3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为中国OLED国产化替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莹 连科 贺成东)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