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晶晶 通讯员 徐璐娜)每日清晨5时,海州区浦南镇的环卫工人已开始清运垃圾,密闭式运输车穿梭于乡间小道;宁海街道垃圾中转站内,全自动压缩设备高效运转;沙杭村的公厕管理员正在擦拭洗手台上的水渍……这是海州区推进全域环卫一体化带来的新气象。
近年来,海州区城管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将环卫服务向9个镇街、农场及工业园区延伸,通过“统一标准、全域覆盖、智慧赋能”的创新实践,构建起城乡融合的“大环卫”格局,日均清运生活垃圾280吨,实现1363万平方米道路保洁,100个行政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过去村里没有垃圾箱,河边路口堆满杂物,现在每日有专人清扫,清运车还能开进村道!”浦南镇村民指着家门口的分类垃圾桶感慨。这样的转变源于海州区城管局实施的“一把扫帚扫到底”工程。自2021年起,海州区城管局推动环卫服务向新坝、锦屏、宁海等乡镇及三大工业园区延伸,投入专业环卫工人1130名、作业车辆136台,将城市精细化保洁标准复制到农村。
在新坝镇蔷薇河畔,新坝工作站站长沈超正带队清理河道漂浮物。“我们接管后不仅配齐垃圾收运设施,还常态化开展房前屋后、沟渠边坡专项整治。”翻开他的工作记录本,仅上月就组织专项清理2次。而在锦屏山脚下的桃花涧景区,仿古设计的公厕配备无障碍设施和智能新风系统,游客直呼“比城市公厕更便捷”。
在宁海街道垃圾中转站,全自动压缩设备正将垃圾以每小时20吨的速度压实装箱,配套的除臭喷淋系统让操作间几乎闻不到味。“这些压缩垃圾当天就会运往集中处理场,彻底告别‘垃圾围村’。”站长夏正普介绍,该站日均处理垃圾26吨。科技力量正渗透至环卫全链条,海州区城管局对全部作业车辆更新GPS定位装置,提档升级后,后台大屏实时监控收运路线。
“我们搭建的智慧环卫平台,未来将通过导航定位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卫作业的全程可视化监管。”海州区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健表示。
从工业园区垃圾上门收运,到乡村河道专项清理作业;从星级公厕亮相景区,到农户家门口配备分类垃圾桶,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民生温度”持续释放。数据显示,海州区已建成标准化垃圾中转站27座,公厕690座。在岗埠农场,连片麦田与整洁的村道相映成趣。“以前农忙时秸秆乱堆,现在当天清运、专车处理!”农场负责人指着新投入的秸秆粉碎机说。而海州工业园的企业主们更看重环境提升带来的发展机遇,他们常说,园区环境媲美城区,招商都多了份底气!
海州区城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深化“管理+服务”模式,让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