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山海为卷 文化为笔”绘文旅新图景
(李江 李维媛 朱代桂)不必追逐远方,诗意就在家门口。
清明小长假,赣榆文旅交出惊艳答卷,该区10大纳统景区揽客超17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大涨246.5%。
数据的背后,是赣榆以“山海为卷 文化为笔”绘就的春日文旅融合新图景,更是资源整合、业态创新与情感共鸣的深度共振。
乡村野趣邂逅田园诗画
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民俗体验、赏花游、古镇游升温,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在赣榆区的清明文旅图景中,乡村旅游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独特魅力,成为游客的“治愈首选”。
6日上午,青口镇潜园景区内游人如织,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妈妈,快看,我也抓到一条鱼啦,太好玩了。”在潜园亲子摸鱼大赛现场,一个小朋友正在兴高采烈地向妈妈展示自己的战果。潜园是乡村体验的微缩样本,这里摒弃了传统民宿的精致化套路,将野趣做到极致,农耕拖拉机驶过田埂,孩子们在丛林魔网攀爬嬉戏,卷起裤脚在池塘摸鱼时溅起的水花里藏着久违的童真,一家人围坐大锅灶,添柴、烧火、翻炒,柴火饭的香气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归园田居”从诗句变为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
这边的潜园野趣横生,那边的夹谷圣境将《诗经》文化融入山水。在夹谷圣境景区,游客沿着科普步道漫步,不仅可以聆听“关关雎鸠”的古韵,还能在军事体验乐园感受“金戈铁马”的热血。
所见所感,都汇聚在一个点——赣榆乡村旅游正从单一的“农家乐”向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升级。
创新演绎唤醒地方文化
文旅融合的深层逻辑,在于唤醒地方文化记忆。
老二道街是青口最繁荣的商业地带,是整个青口商品聚集地,分布着特产、餐饮、茶叶、钱庄、棉布店、酱菜店、照相馆等。现在的二道街依托赣榆传统文化,复原和重建一大批历史建筑,结合现代特色业态,打造赣榆城市文化客厅、城市创意生活主题公园。清明假期,二道街文化街区穿越百年的烟火人间,巨型麻将争霸赛“胡”翻全场,非遗打铁花如星河倾泻,夜市民俗市集再现老赣榆风华,将市井烟火转化为文化体验。
抗日山景区红色春游,万朵白菊敬英烈,纪念馆内誓言铿锵,游客们在春意中传承红色基因,让爱国情怀与漫山春花一同绽放。
吾悦广场亲子涂鸦墙创意爆棚,花朝节汉服巡游美上热搜,B站热门舞蹈快闪、花花游园会……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奇妙交融,随手一拍就是国潮大片。
这些设计不仅复刻了老赣榆的集体记忆,更通过非遗表演和科技展示赋予了地方文化表达新方式。
“流量”变“留量” 全域皆可游
纳统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6.17%,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46.5%,全网话题曝光超500万,抖音同城榜TOP3……从红色记忆的场景重构到非遗技艺的时尚表达,从山海资源的创意解码到流量传播的精准卡位,站在清明假期的观察窗口回望,赣榆文旅的火爆并非偶然。
各旅游景点不再是单纯的景观堆砌,而是以红色教育、亲子互动、本地文化等情感连接为核心,打造让游客产生共鸣的情景;“非遗+夜市”“军事体验+乡村度假”的跨界融合,通过业态混搭创造新场景,延长了家庭出游的价值链;在营销方面,各景区通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矩阵,推出各类话题,实现流量裂变。
当文旅产业进入深度博弈期,如何推动“流量”向“留量”转化?赣榆文旅深耕本土文化,打通“红色研学—滨海度假—乡村休闲”链条,正为市民打造全域皆可游的“家门口的远方”,书写全域旅游的新范式。
海州:“融”出活力效益双提升
(□ 魏吉珂 李丹 杨文喆 杨羽倩)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海州区文旅交出亮眼答卷:重点监测区域接待游客119.84万人次,同比增长25.39%;南城清明庙会单日突破9万人次,创历史峰值;老新浦风情街区客流量高达72万人次。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海州区“文化场景活化—旅游体验重构—商业业态升级”三轴联动的创新实践。今年以来,海州区通过“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营造新场景、做优新平台、挖掘新潜力,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体验,实现文旅活力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打造品牌
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上巳节”期间推出“来海州·放飞心情”系列文旅活动,各大景区开展踏春祈福、非遗体验等十多场特色活动,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的春日文化盛宴。桃花涧景区的“花朝季”活动获央媒、省级主流媒体关注,成为文旅商融合新亮点。
春节期间,全区重点文旅区域接待游客量突破239万人次,海州古城等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超20%。通过“文化+科技”“日游+夜经济”模式激发消费活力,带动餐饮等二次消费显著增长。央视多次报道海州春节国风巡游等活动,省级媒体也纷纷刊登宣传信息,助推海州文旅品牌热度攀升。
聚流量上价值
促进消费转化
海州区依托“场景+活动+流量”创新模式,为夜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商业街区开展沉浸式真人“不倒翁”互动等特色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商业场景,聚集商圈人气,推动文商旅夜间消费业态的延伸。
在科技赋能方面,3月29日,桃花涧景区启动《天书奇境》VR大空间等项目,将数字技术与文化场景结合,配套数字文创周边与智能旅游服务,形成“科技体验—文化共鸣—消费转化”完整产业链。活动首日景区客流量超3万人次,年轻游客占比突破65%,带动景区综合消费增长超67%。
海州区还借助“首店经济”撬动消费升级。3月21日开业的连云港特斯拉中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开业首日试驾预约量突破300单,带动周边商超客流环比提升15%,激活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助力海州区迈向绿色智能出行新时代。3月以来,海州区多家大型商超累计客流量326万人次,实现销售额2.7亿元,同比均实现增长。
文旅商深度融合
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
海州区的文旅商融合,并非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系统性的资源整合与产业链重构,以激活三大领域的协同效应,实现经济价值的倍数增长。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从“单一场景”向“智慧生态”,海州区成功转型,持续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文化底蕴,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
未来,海州区将继续聚焦文旅商深度融合,以场景创新、技术赋能、产业协同为突破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商业影响力,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旅游体验“智起来”、商业消费“潮起来”,打造文旅商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海州样本。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