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每年数十万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灌南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升级并行


  (张文华 殷开军)在灌南,一场绿色革命正在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中展开:借助合成生物技术,灌南县将每年数十万吨的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走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升级并行的创新之路。


秸秆变废为宝


  每年秋收后,灌南县田间堆积的23万吨秸秆曾让当地农民头疼不已。焚烧污染环境,还田效率有限,如何处置这些“农业垃圾”一度成为难题。如今,这些秸秆却成了合成生物产业的“香饽饽”。


  在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料加工车间,秸秆经过粉碎、发酵等工序,摇身变为食用菌培养基。“我们每年消耗12万吨秸秆,生产6万吨蘑菇,产值达6亿元。”该公司发酵厂厂长陈锦河介绍。通过三次发酵工艺,秸秆中的碳、氮等元素被充分提取,与畜禽粪肥结合制成基料,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还让灌南成为全国工厂化鲜菇产量占比10%的“蘑菇之乡”。


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让灌南县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从“负担”转为“资产”。以秸秆为例,传统焚烧需要环境治理成本,而通过生物转化,每亩秸秆可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聚维元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孵化自清华大学的科技企业,计划投资31亿元在灌南建设全球最大非粮原料生物合成基地。通过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秸秆被转化为丁二酸、法尼烯等高价值化学品。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消化25万吨秸秆,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一期工程丁二酸车间已封顶,今年投产后将年产1.2万吨丁二酸。”该公司总经理刘德鹏表示。


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


  灌南的转型离不开前瞻性的政策布局。2023年,该县出台全国首个县级《鼓励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从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政策红利迅速显现,2024年12月8日上午,以“合成生物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连云港)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大会在灌南召开。7个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签约落户,涵盖生物食品、医美原料等领域,预计年增税收4亿元。


  产学研深度融合则为技术突破注入动力。百开盛生物科技公司的“生物合成角鲨烯”项目在全球首次实现角鲨烯规模化量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投产后年产值将达4亿元,年产角鲨烯800吨。


打造非粮生物合成产业高地


  目前,灌南已形成以润普食品、裕灌农业、聚维元创为核心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今年,规划中的合成生物产业园将吸引10家企业入驻;到明年,有望集聚30家以上企业,培育2至3家国际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


  灌南的优势在于资源与技术的结合。该县境内有80万亩高标准农田,县域100公里范围内可调集300万吨秸秆、100万吨食用菌菌渣,5万吨酿酒酒糟,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保障。


  站在合成生物产业的风口,灌南的探索将农业资源与尖端科技嫁接,这里正书写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的新故事。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