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庄婷婷 郑非凡)四月的高公岛,海浪轻拍堤岸,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曳,与穿梭的渔船构成一幅春景图。码头边,一艘无人船正在启动,开始海图绘制工作。
这艘搭载各种传感器的智绘M5近海测绘无人船来自连云港仓潮智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仓潮智绘)。这是一家专注智能航运软硬件开发以及无人航行器设计研制的民营企业,获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布的第一张近海测绘无人船证书。我市海洋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以来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该公司的无人船项目。
随着雷达、各种成像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无人船研发制造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国内民用的无人船存在船舶系统集成较差、设备故障复杂多变、配套设施智能化低、船舶岸基互联性差、自主驾驶程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行业痛点,仓潮智绘启动无人船项目研发。
“我从小在海边长大,特别喜欢坐船,小时候就想着要是以后船能自己开就好了。”公司创始人程晨是土生土长的连云港人,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荣获一等荣誉硕士学位后,又在河海大学取得港口航道专业博士学位。求学期间,程晨并未满足于船舶工程技术的传统范畴,而是将探索的触角伸向了前沿的人工智能领域。“博士期间,我立足于人工智能在船舶领域的应用研究,探寻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提升船舶的航行效率、安全性能以及环保水平。”程晨说。
2020年,程晨与朋友创办公司,专注于水下机器人和无人船的研发制造。2023年,他偶然间得知家乡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扶持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便决定将自己的公司迁回连云港。“我们的产品研发需要在沿海地区进行,当地政府为我们精心挑选了靠海的地段,与我们共建了无人化码头,及时为我们排忧解难。”程晨说。
仓潮智绘的主打产品是智巡无人船和智绘无人船。智巡无人船是具备高海况作业能力的多功能海事无人艇,具备在8级风、2.5米高浪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海事的船员配员检查、施工现场检测、无人巡航、通航技术感知、海事搜救、防污染检查、安全防控和通航环境警戒等多项任务。智绘无人船能够为测绘设备提供智能水面作业平台,实现水面测绘智能化,搭配专属智能码头,能够实现一键出港,自主回港的全流程自主运行。
“过去,近海测绘往往需要租用工程船,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实现全域覆盖。”程晨说,“无人船在海上航行关键是避障,我们的无人船配备了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模态的感知系统,在海况良好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自主避障、路径规划和目标跟踪。即使出现雾天,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也可以通过扇形覆盖,帮助无人船识别路径和目标,确保其保持良好的作业效果。”
无人船不仅大大降低了海上测绘成本,还提高了测绘的准确性和效率。目前,该公司的无人船已经在国内多个港口城市使用,并在黄河等河流水文情况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走进位于连云区悟空科创中心内的仓潮智绘,工作人员正在指挥台前发出一道道指令。从大屏上可以看到,一艘无人船根据指令,丝滑地驶入海面,在任务划定的区域进行自动巡航并搜集数据。“我们采用双体船设计,确保无人船在二级海况下横摇度小于15度,并通过多次测量校准海水深度。无人船通过水质传感器和声波获取海洋水质、水深的相关数据。其中水深通过声波测量,水质则通过传感器测量海水的微生物数据。借助船体搭载的化学设备,我们还可以实现自动采样并完成分析回传采样结果。”程晨介绍。
海洋科技的未来在于智能化。目前,仓潮智绘正在着手研发智能化船舶ANS系统,这个系统如同船舶的“大脑”,能够远程操纵船只,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避障,多模态感知等技术,让航行更加安全、高效。
“连云港正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我希望依托家乡涉海的有利地理条件,重点打造长江和海洋高端测绘无人船设备,为延长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程晨说。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校对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