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刘芳 )第五批市历史建筑名录(14处)公布;实施38个考古项目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发现古文化遗址6处;“汤沟窖池群及酿酒作坊”获批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这是去年我市申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近日,记者从市文广旅局获悉,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5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出炉,具体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普查认定公布”“名城价值研究提炼”等10个类别、36项具体内容。重点将在“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持续开展保护要素普查认定”“加强价值研究和宣传推广”“高质量编制名城申报材料”等方面发力,夯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基础。
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今年,我市将在公布实施民主路、南城东大街、连云港老街等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提请省住建厅将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街区测绘挂牌;同时统筹推进街区修缮整治,完善提升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缮整治实施方案,经市级审查后实施;将完善提升《海州护城河保护疏浚实施方案》《海州古城墙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经市级审查后实施;实施一批重点保护修缮项目,重点在街区范围内,分别开展5处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处以上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同步谋划后续运营与活化利用工作,打造保护利用案例。
持续开展保护要素普查认定,从“找出来”变成“挂上牌”。今年,我市将持续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工作,提请市政府公布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启动依托遥感卫星影像技术辅助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围绕滨海地区、主要水系周边、山体周边、历史城区周边开展普查;向社会征集保护线索,对反映连云港在见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方面的传统风貌建筑、见证港口发展遗产、其他国企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摸排普查,形成普查报告;在原有的遗产档案基础上开展新一轮专项普查,增补普查数据,形成普查报告;持续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督导完成全市 100%文物点的实地调查。
加强价值研究和宣传推广,使“旧文脉”赓续“新精神”。今年,我市将召开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陇海铁路、海防城镇、盐运聚落与建筑等系列研讨会,推出一批学术研究成果;征集连云港老民居、老地名、老字号、民间故事、民俗文化、名人足迹、特色业态等和百姓生活相关的史料信息,择优在市级主流媒体刊登报道;建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矩阵,持续发布申名相关新闻内容持续举办“连云港文化丛书沉浸式阅读”系列活动、“读党史知名城·连云港”主题活动等,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共同守护城市文脉;出版《连云港通史》,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精品片区和示范旅游线路。
高质量编制名城申报材料,从“夯基础”进阶“顾全局”。今年,我市将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照申报评估标准规范,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本编制;系统梳理我市申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堵点,列出有针对性的重点任务清单,形成近期行动计划;调研学习外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经验做法,统筹谋划锦屏磷矿生态修复、周边环境整治和整体保护利用,启动保护利用概念性方案编制;挖掘凝练我市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工作亮点,拍摄制作凸显连云港申报优势和保护视力的宣传短片。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校对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