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成为全省10条超百亿级特色链之一

(□ 袁春梅 郑燕 张南宁 刘静)近日,赣榆区青口镇贺岗村试种的20亩赤松茸喜获丰收,一垄垄由秸秆、稻壳铺就的“软床”上,长着一簇簇赤松茸,洁白的菌柄顶着酒红色的菌盖,像一把把撑开的“伞”,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装车。

在港城广袤的田野间,赤松茸、羊肚菌等珍稀菌类种植得越来越多。这座以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闻名的城市,正通过发展特色菌类种植,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发展,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目前,全市食用菌鲜菇年产量达70万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约70亿元,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集聚度、自动化生产水平、规模和产能均居全国前列。我市食用菌产业获批成为全省建设的10条超百亿级特色链之一,“灌南食用菌”入选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不断创新

特色菌类种植“遍地开花”

眼下正值羊肚菌成熟季,在灌南五龙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户们提着篮子、拿着小刀,忙着采摘套种在葡萄架下的羊肚菌。

该公司技术员黄雨阳介绍,羊肚菌一年只栽一季,正好与葡萄的挂果期错开,可以在葡萄架下套种羊肚菌。羊肚菌被誉为“菌中之王”,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销售价格也比较高。

“羊肚菌生长周期短、效益高,在3到4个月时间内就可完成种植、采收。”黄雨阳说,采摘后的羊肚菌一部分售卖鲜菌,一部分用烘干机及时烘干,制成便于保存且市场价值更高的干货。

我市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早期以平菇、香菇等常规品种为主。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技术进步,逐步引入杏鲍菇、秀珍菇等品种,并依托工厂化生产的优势,发展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高地。近年来,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港城瞄准珍稀菌类市场,引入羊肚菌、赤松茸等高价值品种,显著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科技赋能

“变废为宝”形成绿色产业链

“今年3月开始采收,现在已经进入盛产期,每天收获约400斤,预计亩产可达3000斤,我们与周边的商超、饭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市场回收价格每斤7到12元,试种的20亩预计产值超40万元。”说起食用菌种植“新秀”,赣榆区青口镇贺岗村党支部书记许国明对这次的试种特别满意,他表示,赤松茸的成功试种,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赤松茸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它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种植原料,不仅能让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还能助农增收致富,实现环境和农业增效双赢。20亩赤松茸,完成秸秆综合利用100吨以上,目前,基地使用零工400人次,每人日均收入100多元。

我市食用菌产业以“智能化、标准化”著称,自动化菇房内,温湿度、光照等参数通过物联网精准调控,大幅提高了出菇效率和品质稳定性。近年来,生态循环种植模式成为新亮点。赤松茸栽培中,农户利用水稻秸秆作为培养料,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秸秆处理的环保难题。这种变废为宝的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乡镇推广,形成绿色产业链。

延伸产业链

从田间到餐桌的增值之路

当盆栽食用菌从“盘中餐”变为“眼中景”,你会买单吗?在海州区云台农场,每盆售价30元的赤松茸很受消费者欢迎,这是云台农场首次将赤松茸、平菇等菌菇做成盆栽。

为了充分挖掘食用菌休闲、娱乐及科普功能,市农业农村部门引导各地开展食用菌家庭栽培模式试验。由于食用菌本身颜色、形态及生长习性的特殊性,市民对其栽培生长过程缺乏了解,把它做成观赏盆景,既能满足其食用性的需求,又具有观赏性与科普性,不仅摆在家里显得生机勃勃,而且长出来的蘑菇也能吃。尤其是中小学生,可以观察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学习菌类的相关知识。

同时,港城的菌菇产业也不再局限于鲜品销售。以香菇为例,一些企业开发出冻干产品、调味酱等深加工品类,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此外,产业与乡村旅游也在深度融合。一些种植企业、种植户通过打造菌菇采摘体验园,让游客参与菌类种植、烘干等环节,带动周边食宿和农产品销售,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