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吉珂 唐梦玲 陆昱洁 文/图)近日,海州农发番茄庄园里,随着700余名小学及幼儿园师生走进庄园,这片8600平方米的智慧农业基地,以沉浸式研学为纽带,将科技农业、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田间育才、产业富民”的生动图景。
目前,庄园联动周边草舍村发展亲子民宿、农事体验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通过“长期+临时”用工组合,每年稳定提供技术员、讲解员等就业岗位30余个,配合农忙季200余人次的临时用工,让村民实现“务农+就业”双收益。
从“光合作用”到“根系带电”的奇妙之旅
“原来不用泥土也能种番茄!”在智慧展示馆的七彩番茄长廊前,赣榆汇文双语学校五年级学生宋语亦盯着潮汐式栽培架惊叹道。这里陈列着紫色、黄色、黑色等近百种番茄,搭配根基带电、NFT水培等11项“黑科技”,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化为触手可及的实践。孩子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番茄细胞结构,在物联网操控台模拟“一键灌溉”,亲手将幼苗插入无土栽培海绵,完成“我的第一株番茄”种植实验。
“过去讲农业科技,孩子们只能靠想象。现在,他们能亲眼看到AI温控系统,甚至用平板电脑远程监测作物生长。”番茄庄园运营主管陆昱洁介绍,庄园开发的“番茄生长日记”小程序,可让研学成果延续至日常———孩子们需连续30天在线记录植株变化,观察温度、湿度如何影响果实甜度,让劳动教育从单次活动升级为长期科学探索。
从“研学热”到“产业兴”的乡村蝶变
一株番茄的“魔力”,不仅在于点燃少年科学梦,更带动了乡村产业链的延伸。作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番茄庄园今年已举办研学活动60余场,接待超1万人次。庄园还创新推出番茄酱DIY工坊、种子盲盒等20余种衍生品。
“这些‘充电宝番茄树’节水60%却增产3倍!”五年级学生张格喧惊讶不已。随着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投用,庄园年接待能力将突破6万人次,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也将翻番。
让“新农人”种子在田野生根发芽
“从传统种植到‘水植电植’,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科技冲击,更是农业的未来。”赣榆汇文双语学校带队教师刘宾表示,许多学生研学后写下“智能种植机器人”设计稿,稚嫩的创意中透着对现代农业的向往。
孩子们认知的飞跃,源于番茄庄园持续4年的硬件升级———继2022年仓储中心实现番茄冷链锁鲜、2023年垂钓中心完善农旅配套后,2024年投用的综合服务中心特别设置“未来农场实验室”,配备组培育苗器、环境传感系统等专业设备,丰富孩子们研学拓展体验。今年,番茄庄园将进一步深化“农业+教育+文旅”模式,开发节气农耕,联合高校建立研学导师库。“我们希望更多孩子走进田间,在观察一粒种子的生长中,读懂‘科技兴农’的分量。”陆昱洁说。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