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促和谐助发展保稳定为目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尽责,在全面推进法治、平安连云港和法治工会建设中彰显作为,为职工“撑腰解忧”。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多次获得全国、省总工会和省法院、省司法厅等相关部门表彰,多次在全国、省、市相关会议发言交流。
市总工会以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为基础,在全市镇街、园区、村(社区)、人社、法院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机构107个,32个入驻全省工会法律援助电子地图网。培树40家职工法律援助站典型(示范)单位,补助资金近40万元。公开招募法律顾问12人,为工会制定规范性文件、对外民事活动等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精准“把脉问诊”。制定法律援助实施办法、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近10个,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流程和经费使用。去年,按照全省工会货车司机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年统一部署,依托已建立的法律援助站(点)和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阵地建立新就业形态(货车司机)法律援助服务站36个,招募新就业形态法律援助志愿者120人,为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全市工会建立QQ群、网站、微信、APP等线上法律服务平台15个,组织专家团队为职工提供“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2000多人次,实现线上法律综合服务“一键直达”。目前,“连工惠”APP已与“江苏工会服务一张网”深度融合,广泛宣传推广使用江苏工会“法律服务”功能和全国工会服务职工法务云,引导职工使用网络平台反映诉求。同时,链接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工会工作相关政策等内容,方便大家随时随地查询;推广使用12351热线网站和热线平台,全市12351热线工单办理员127人,对职工诉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市总工会倾力打造“小易说法”法律服务品牌,累计发布“小易说法”120余期,浏览量达上百万人次,多篇文章被全国30多家媒体转载,2个普法视频被评为全省工会“学习强会”“十大精品课程”。“小易说法”被评为全市微普法创新项目,在全省发言交流。去年,市总工会联合市司法局开展“从‘新’出发·与法同行”新就业形态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印发12351等维权宣传资料30000余份,开展现场法治宣讲12次。市总工会联合市交通运输部门编写《货车司机权益维护法律知识问答》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维权典型案例选编———货车司机篇》普法手册,利用司机之家线下阵地及“苏工视点”“小易说法”、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维权指南。
市总工会QQ在线为远在四川的农民工讨回工伤赔偿案曾被多家媒体报道。此后,线上“不见面”法律援助成常态,3个法律援助案例被评为“全国互联网+工会法律服务优秀(典型)案例”,7个案例被评为全省工会十大法律援助(监督)案例。去年初,货车司机杜某、陈某反映,公司随意降低其工资标准、拖欠工资并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经属地工会多次调解未果,市总工会引导其申请劳动仲裁并给予援助,帮助讨回公道,该案入选全国工会推动治理拖欠职工工资典型案例。
市总工会还充分发挥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作为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为省失业保险规定、市养犬及献血条例等10余部法规、规章、政策的修改和制定提供立法建议40余条,多条建议被采纳。扎实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立法调研,形成建议草案,为市人大审议出台全国首个地方《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深入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领域安全稳定专题调研,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一手抓引领构建一手抓防范化解》调研报告,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此外,依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两项特色做法被评为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易怀丽 刘毅)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