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文 张洁 吕静媛 孙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当疾病突然来袭、需要住院时,许多家庭面临着沉重的陪护压力。今年,由市卫健委牵头,市属公立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破解“一人住院 全家奔波”的困境。近日,笔者探访多家医院“无陪护”病房,深入了解这一创新服务如何为患者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既护理又陪伴缓解家属压力
笔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看到,73岁的孙大爷正在护理员的协助下进行康复锻炼,因心梗紧急入院的他,原本面临着子女请假陪护的难题。“护理员就像临时家人,不仅照顾生活起居,还陪我聊天。”孙大爷笑着说,“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安心工作,不用来回奔波。”
“无陪护并非无人陪护,而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替代传统护工。这项服务的核心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保证患者得到优质照护,又减轻家属负担。”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病房管理科科长顾秋雨解释。该院自2014年起与第三方护理员公司签订合同,由护理部垂直管理,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陪护照护服务,现市一院3个院区均可提供此项服务。
笔者了解到,目前各医院的“无陪护”服务采取多种模式,如“团队化服务”,由多名护理员协作照护;“一对一”,即服务提供者仅为一位患者提供服务;“一对多”,即服务提供者同时为多名患者提供服务等。服务模式不同,对应的费用也不同,患者可根据病情和需求自由选择。
提升专业照护能力守护生命健康
专业性是“无陪护”服务的生命线。在市立东方医院培训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护理员实操考核正在进行。十五病区护士长和专科护士正在示范“起床三部曲”:“老年患者起床要循序渐进,先静卧30秒活动四肢,再慢慢坐起30秒,最后缓缓站立30秒。”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能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发生。
为了规范医疗护理员工作,提升专业照护能力,各市属公立医院对医疗护理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开展动态考核。“从如何协助翻身到使用助行器,每个动作都有严格标准。”一位正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培训的护理员告诉笔者,“每月医院开展一次医疗护理员服务满意度调查,对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对于考核不达标者,将进行再培训,不断提升照护服务质量。”
作为江苏省首批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培养1000余名持证医疗护理员。通过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开展专项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护理员团队的专业水平。“我们不仅要掌握护理技能,还要学习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一位资深护理员说。
构建全方位照护体系让护理更有温度
“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安心治疗、家属放心工作。”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今年市属公立医院50%以上病区将提供“无陪护”服务,2027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70%。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市属公立医院正在构建多部门协同的“大护理”体系。联合医务、护理、信息、保卫、总务等科室,完善探视管理、订餐服务等流程,为患者营造安全、安静、有序的住院环境。
智慧化建设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抓手。依托智慧医院建设,医院正积极推动护理信息化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优化“无陪护”病房护理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者手记
在为期一周的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无陪护”病房服务带来的改变。这一服务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护理员照护服务,更好满足患者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需求,实现家属少陪护或免陪护,减轻患者住院家属陪护负担。它不仅解决了患者家庭的陪护难题,更体现了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关怀。在这个人口老龄化加剧、双职工家庭普遍的时代,“无陪护”病房的出现,无疑是医疗服务理念的一次升级。它用专业护理替代家属奔波,用制度安排缓解社会焦虑。相信,随着“无陪护”病房服务的不断完善,会有更多患者家庭从中受益,医疗服务也将更加温暖人心。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