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洪胜)4月15日晚上,海州区瑞安花园小区的张先生家发生惊险一幕,家中孩子在查看“自热米饭”时,包装盒上排气孔受阻后突然爆裂,喷出的热水和汤汁等将其手臂轻微烫伤。
近年来,“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食品因为无须外部加热,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然而,不科学的操作引发的烫伤也并不少见,如何避免险情?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居民、商超和市消防救援部门工作人员。
“自热米饭”包装盒爆裂
热汤烫伤手臂
“家里买的一盒‘自热米饭’把孩子的手臂烫伤了!”4月15日晚上6时30分许,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反映,称自家孩子在做“自热米饭”时手臂被烫伤。当日晚上,记者驱车赶到了润浦路瑞安花园小区。记者走进张先生家厨房内,看到地面上和厨房水槽边的台面上洒落着不少汤汁和米粒。一个像是塑料材质的包装盒歪在台面上,盒内有一个白色小袋装的发热包。记者看到塑料包装盒上的纸质标签为一款自热牛肉饭。张先生正在打扫地面,他的儿子小涛手臂被烫伤,自己正用清水冲洗。
回忆刚刚发生的一幕,张先生心有余悸。他介绍,这盒自热米饭是上周末在一家超市购买的。“自热米饭很方便,包装盒里有米,有预制好的菜,还有加热包,按照说明加水后等十几分钟,饭就能做好了。”张先生说,当日晚上,儿子小涛拿出这盒自热米饭,按照说明书内容把加热包放在盒子底部后,又加了一些水,随后将另一个装着米饭和菜的小盒覆盖在发热包上方,最后加上外包装上的一个密封盖。“过了几分钟,小涛去查看正在自加热的包装盒时,盒子突然砰地一声爆裂,里面的热水和汤汁就喷到他手臂上了,手臂上明显被烫得发红!”
记者看到包装盒的密封盖上,有一个排气孔,边上标注“小心烫手”字样。而发热包的外包装上文字显示,成分为氧化钙、铝粒和碳酸氢钠;禁止食用,禁止用热水,注意通风,请勿在狭小密闭的空间内使用!防止高温烫伤!请勿在玻璃、大理石桌面上使用;未成年人请勿独立独自操作。
销售店家
人为阻塞排气孔
或加水过量导致
“自热米饭”密封盖为何会突然爆裂?4月16日上午,记者和张先生一起来到了销售该盒米饭的超市。超市一名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表示,超市内销售的各种自热食品是合格产品,“顾客一定要按照自热食品的说明书来操作,自发热食品的加热主要靠发热包,发热包遇水后会急剧升温,十几秒就达到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同时还会从密封盖上的排气口喷出大量蒸气。”他介绍,相关人员在向加热包倒水时,不能超过刻度线,更不能用覆盖物把密封盖上的排气孔堵上。
当日,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会尽快向张先生了解情况,并协商解决此事。
走访商超
自热食品热销
勿购“三无”产品
市场上销售的自热食品情况如何?4月16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商场和超市。在郁洲路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自热火锅”“自嗨锅”等自热食品。顾客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也曾吃过自热食品,“发热包遇水后发热很快,加的水量多了,就会喷出来,确实有点危险。”
在巨龙路一家商场内,记者也看到了有自热食品在销售。一位销售人员介绍,自热食品因为便捷,受到年轻人的热捧。“自热食品口味多,操作方便,价格十几元到数十元不等,顾客都很喜欢,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不买‘三无’产品,都没有问题。”她表示,在做发热食品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操作,遇到发热包损坏或外包装损坏时,一定不要使用。
消防部门
正规渠道购买
科学操作避险
市民在家做自热食品时,应该注意些啥?4月16日,记者咨询了市消防救援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介绍,市面上正规渠道销售的自发热食品,只要规范操作,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市民在选购和自己操作加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购自热产品时,要注意观察包装上标注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相关信息是否完整,包装是否有破损。确保产品本身无质量问题。其次,相关人员在家中操作时,要检查加热包的包装袋是否损坏,如果发热材料露出或破损就不要再使用,还要检查密封盒排气孔是否处于被堵塞状态。最后,一定要按照自热食品上的说明书来使用发热包,并严格按照提示内容操作,不要在汽车内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使用后的发热包应避免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妥善处置。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