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花果山下的新移民”⑧张旭明:匠心打造绿色能源路


(□ 庄婷婷 李晓敏 吴笑笑)在连云港中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机器轰鸣,管道纵横,碎煤机正在高效运转,将黝黑的煤炭转化成为清洁能源。一个手持扳手的身影在巨大的设备中穿梭,认真地进行设备巡检,他就是张旭明,从黑龙江到港城,28年来,他凭借着对能源行业的热爱与创新,从一名基层操作工到技术专家再到企业管理者,在绿色能源之路上加速前进。

■ 技术攻坚

从“跟跑”到“领跑”

  张旭明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得上是一部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微缩史。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中部能源枢纽,再到西北戈壁滩上的新项目,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2022年,一次与连云港中星能源的邂逅,让他停下了奔波的脚步。这里正在建设的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项目,与他积累多年的动力、化工等经验高度契合。而连云港宜人的气候、优厚的人才政策,更让他看到了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可能性。

  2022年10月,张旭明初到连云港。当时处于疫情时期,施工人员数量不足,调试问题无法解决,向下游产业单位供汽又迫在眉睫,生产压力如同波涛一样席卷而来。面对困境,张旭明提出“以我们为主”的解决思路:调试人员、厂家服务人员无法进入企业内部,张旭明便组织企业内部人力,从研究说明书开始,结合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通过电话、视频跟踪的方式进行设备调试,带领着生产人员自己动手消除问题和缺陷,最终成功解决装置开车问题。“这是最艰难的时候,这个项目开起来之后,后面就海阔天空了。”回想起这段时间,张旭明依旧感慨万千。

■ 扎根现场

守护能源“心脏”

  三台燃煤锅炉全年无休,仅有的15天检修期如同“心脏手术”———中星能源的锅炉系统犹如一台精密时钟,容不得半分差错。如何提高检修质量,能让设备稳定运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每年检修季,张旭明都会带着年轻工程师扎进现场,亲自进行示范,用“边修边教”的方式传承经验。“我们的办法就是严防死守,大修期间吃住在现场,我带上年轻的工程师对修过的项目进行亲自验收,既传授了经验又做到了心中有数,年轻人成长得也很快。”张旭明表示。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张旭明主导了对全厂水平衡的梳理工作。通过调整化学制水率、回收利用高浊度废水,不仅降低了高含盐废水的排放,还实现了化学水过滤器滤芯的国产替代,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千万元,中星能源有限公司已经悄然将“绿色环保”的招牌擦亮。

■ 匠心传承

培育新时代能源工匠

  张旭明常常把“言传身教”这4个字挂在嘴边,在人才培养上,他深知实践的重要性。他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年轻技术员理解专业知识,并对工作任务进行跟踪指导。张旭明说:“让技术人员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结合实际讲理论,安排的工作要有检查、跟踪和落实。”在他的管理下,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安环部职责明确,支撑起来了中星能源的生产管理体系,而每天雷打不动的部门例会,既是问题解决的战场,更是技术传授的课堂。

  张旭明还积极学习行业新技术,通过网络、期刊和行业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张旭明表示:“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

  “连云港的天蓝水美人热情。”来自黑龙江的张旭明深深体会到连云港的魅力。政府提供的15万元购房券、企业配备的免费人才公寓、为配偶解决的就业岗位,让他真正扎根于此。2024年,他入选“连云港双创人才”,这份荣誉也是他与连云港这座海滨城市的“双向奔赴”。

  在黄海浪声与机器轰鸣的交响中,张旭明用自己的故事证明,他既是传统行业的坚守者,更是绿色低碳的创新者。在连云港丰富的风能、光能、核能资源加持下,他将继续秉持工匠精神,紧跟行业趋势,为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