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孔令军)眼下,我市370余万亩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全力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减少流行风险,筑牢夏粮稳产保供基础,连日来,我市采取“技防+人防”的方式,抢抓“窗口期”,集中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小麦赤霉病需抓住齐穗至扬花初期的关键节点,虫口夺粮,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做到关口前移。”4月22日上午,市农业农村部门把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观摩培训与工作推进会场搬到田间地头,在海州区宁海街道一片麦地里,共商防治之策。
据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态势。“今年赤霉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我们小麦品种的抗性不强,二是目前田间的菌源还是比较充足的,另外,气象部门预测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还有多个降雨过程。” 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杜永分析,今年全市小麦赤霉病呈偏重发生态势,局部流行风险高。
赤霉病“可防难治”,一旦错过防治“窗口期”,会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籽粒中真菌毒素超标,直接影响小麦品质和农户收益,做好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管理事关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安全。防治的关键在于强化监测预警,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5个由局负责同志带队的督查服务指导组,全市5个小麦主产县区共成立20个服务指导组,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
港城沃野,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将农药均匀地洒向绿油油的麦田。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植保机械已在我市广泛应用,让喷防设备“插上翅膀”,大大提高了防治时效。“过去打药是个难题,靠人工,一天才能打十几亩地,很容易错过病虫防治最佳时间。如今用上植保无人机,100亩地半小时不到就能完成,不会耽误农时。而且无人机能喷药能施肥,省时省力,降低了成本。”赣榆区种粮大户宋忠朕高兴地说。
早在3月份,市植保部门就加强与农机部门合作,督促全市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种植大户积极准备、检修和更新病虫防控药械,目前全市共拥有可用的1300余架植保无人机、4000余台套大中型植保药械,病虫害防治日作业面积可达80余万亩。
全市还确定了5家四星级防治服务组织作为应急防控服务队,恶劣天气情况下能够拉得出、打得响。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协调市县供销系统,积极储备赤霉病等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药剂,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控要求,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
根据天气和小麦苗情,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加强小麦后期重大病虫害如穗期蚜虫、白粉病、锈病等跟踪监测,适时开展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应对天气等因素影响,奋力夺取夏粮丰收。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