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城市竞争以人才为王 连云港如何才能留下更多科技人才?

【连网】□周莹 何露露

近日,武汉市喊出了将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城市宣言。这一席城市宣言再次将媒体聚焦热点转向城市人才竞争。目前,我市人才支持政策也进入到新一轮调整期。专家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市与城市之间原有的招商政策正趋于雷同,如何在新一轮城市竞争占据优势,关键是集聚人才能力和水平。作为正处于工业化前期向中后期转型的连云港必须改变传统人才招引政策,让更多科技人才进入到连云港。

不愿留下的尴尬

2016年,波士顿咨询在一次现场咨询会上,将连云港纳入到人口净流出城市名录。该机构咨询专家表示,连云港农村外出打工人群比较多,农村主要劳动力集中在40岁至60岁的中老年人。本地大学淮海工学院毕业生留在连云港就业人群比较少。多数连云港高新技术企业都表现出人才难找的尴尬。

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薪水水平同南京同行业收入相当,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计算机软件人才。”港城正融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很多人一听说企业在连云港都纷纷摇头,有的毕业生签了合约,最后还是选择离开了。

“我们好不容易招来的人才,最多待几年,就离开了。”一位医药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笔者,其实公司提供平台、载体、事业晋升空间都不错,但是最终这些人才还是选择离开了。

“我不太愿意留在连云港,因为这个城市企业比较少,学习平台也少。”一位在淮海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告诉笔者。

虽然人才离开连云港的理由有很多,但最终消耗的是城市人才集聚能力。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连云港太需要人才了。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端蓝领工人。为了留住这些人才,连云港同大多数城市一样出台了众多的人才政策及配套资金池,然而效益并不明显,关键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秉持资源禀赋优势,吸引人才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人才来不仅看中几百万的扶持资金,关键是这个城市能否留人。

城市是留住人才关键所在

在市科技局组织的多场海外人才交流会上,笔者曾经问过很多海外人才:在国外,你们生活的城市都是小城市,为何到国内你们就不愿意到小城市生活了呢?

“我生活的城市是美国北卡。在那里,我开车十分钟,可以抵达一个大型的商超、不错的大学和医院”一位来自美国的海外人才告诉笔者,因此,我生活在北卡和生活在纽约、华盛顿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在国内,中小型城市却没有这么方便的城市资源。我们可以为了事业委屈自己,但是不能委屈我们下一代。

俗话说: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然而在这个时代笔者其认为是城市在留人。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早前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些市民并不能理解,为何我们城市需要这样的金招牌。

专家表示,在人才政策同质化的今天,城市成为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城市美,文明程度高、公共资源完备的城市必将吸引人才进入。一些企业人才案例也说明这样的道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愿意到连云港企业来工作,一旦他们成家了,有孩子,就会考虑到大城市。因为那里集聚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因此,连云港要想留住科技人才,不进需要产业留人,更加需要城市留人。

连云港需要建设现代化城市

当前,连云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是人才环境还有些欠缺。例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人才,但是这些好不容易招引来的人才却在具体办事的过程中屡屡遭遇“小鬼难缠”的尴尬。这种尴尬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上学、父母就医、家属就业等小事情,最终影响人才对城市观感。一位医药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这里很多人才都符合人才房的条件,然而翻一翻人才房的要求,看一看人才房的位置,很多人都打退堂鼓了。目前连云港人才房位置大多数处于城乡结合部,教育和医疗资源都不是很好,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也不是很高。

城市留人我们究竟缺什么?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首先,我们要建立开放包容公平城市环境。未来连云港人才房是否可以学习公租房模式,通过政府出资购买部分市区核心地段的好房源、学区房提供给高端人才居住。其次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作为一个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连云港至今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校、国际医疗机构和国际培训机构,这也影响了我们招引人才。再次我们需要建立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业氛围,建立城市自信心。连云港这座城市要想让人才到我们这里来,首先要建立城市自信心,即全体市民高度认可我们这座城市。这就需要我们这座城市进行城市自信心培养,增加市民对城市忠诚度,愿意让孩子回到故乡来。这种回归不是找个稳定工作,而是通过创新创业让这座城市更加美好。这就需要人们改变传统观念,让创新创业之花在这里盛开。

此外,我市还要注意统筹本地和外地人才。一个城市人才环境是口口相传的。实践证明,立足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不仅是用人才、促发展的有效方法,更是稳定人才、引进人才的好办法。专家表示,只有营造出拴心留人的优良政策环境,才能让人才引得进、长得快、用得好,让本地人才常用常新,让外地人才运转有序,才能真正地发挥人才政策效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