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乡镇经济如何做好“巧”文章?——县域经济系列观察(三)

【连网】□周莹  龙步青  惠康拯 张开虎

沿着赣榆大吴山一路攀爬,沿线的绿海让人迷醉。蓝莓、猕猴桃、红桃等经济作物让这里的初秋散发出浓浓的绿意。五年前,山下的人们守着青山绿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今天,因为换了“脑子”,这里的人突然忙碌起来,兜里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大吴山山脚人家变化仅是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乡镇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富民。专家表示,乡镇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在“巧”字上做好文章,因地制宜。因为每个乡镇发展任务不一样、发展条件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只有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才能让乡镇经济真正地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好产业。

解决好“脑袋”问题是第一要务

富民是县域经济新增长极,但是今天富民产业同昔日的乡镇工业有不一样。面临的困难和市场也不相同。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一个很独特的现象,2008年前后,港城县域经济中的乡镇经济是按照东、中、西地域排列的。赣榆沿海乡镇借助沿海大开发机遇,发展了一批临港乡镇工业。东海靠近县城的乡镇依靠水晶、温泉发展了商贸旅游产业。灌南、灌云临港产业区附近村庄也依靠大工业发展起来。今天,连云港县域经济中的乡镇经济发生了变化,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丘陵地带高,中间低。赣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沿海依靠大工业、西部依靠大农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了。而中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东海、两灌等地区。

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出现并不奇怪,东部是连云港最早接受思想解放的地方。他们借助改革开放机遇,引入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思维,乡镇经济快速成长。大多数县域的西部为当地的自然涵养区,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比较落后。穷则思变,当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快速调整思路,依靠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经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不如东部,但是产业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可期。大多数县域中部地区因为自然和交通等条件比较均衡,当地人可以非常容易谋生,因此对于发展渴求并不强烈。县域经济东、中、西排名变化反映了当前我市发展乡镇经济切实问题即实现富民思想,首先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发现乡镇经济才可期,实现富民才有望。

乡镇经济的富民答卷

富民是当前乡镇经济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大吴山沿线的人们巧用生态禀赋资源,为这样的富民答卷作出了自己选择。

黑林地处两省(江苏、山东)三县区(赣榆、临沐、莒南)交界处,位于赣榆区饮用水源——小塔山水库的上游,是赣榆区饮用水源重点保护区。境内有风景秀丽的全省第二高峰——大吴山、碧波万顷的小塔山水库、景色优美的旦头河等景观。然而在过去,老百姓认为守着这青山绿水就是守着穷。

2011年,江苏沃田的成功落户让黑林人打开了视野,原来北纬35度是世界公认的最佳水果生产带,这里一片片的荒山竟是一座座尚未开发的“金山”。然而做农业开发,黑林也吃过亏、受过罪。黑林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过去我们是板栗效益好就引导种板栗,金银花效益好就种金银花……板栗、黑莓曾一度发展到万亩规模,然而由于缺少技术、市场,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挥泪铲除,回到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作物种植上,贫穷的帽子始终摘不下来。

面对新机遇,黑林人也在思考怎么摆脱传统农业发展老路。不搞行政推动,用市场手段推进,借鉴江苏沃田的成功实践,大力招引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是黑林人选择路子。然而百姓最讲究实惠,如何让乡镇发展的新机遇变为富民的新机遇呢?黑林镇相关负责人给笔者算了个账,土地流转出去,村里的劳动力得到解放,年轻男劳动力出去打工,女留守妇女到村里的服装厂务工,年纪大的到基地种地一年也有万把块的工资,村里没有闲人了。

黑林的富民故事仅是我市富民产业一个缩影。专家表示,富民关键就是个性之路,目前我市各个乡镇都围绕自己的特色做富民产业。在这个过程中要算好三笔账:首先是资源大账,当前我市大多数乡镇都认为富民就是发展农业,因为有黑林等先进案例在那里可以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富民关键是算好资源账,即你的资源究竟是什么?例如东海资源是水晶,那就发展水晶产业,赣榆海头的资源在渔业,那就发展海鲜销售,黑林资源是山林那就发展果林。其次要算好百姓小账。即如何让富民产业成为群众增收机会。这就要精准定位区域劳动力和群众年龄层次、技能高低、知识层次,确保大部分群众可以依托富民产业实现增收。第三笔账就是公共资源账。即通过提升公共资源,完善富民基础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工程要加速

为增加招商筹码,黑林借助赣榆特色水果产业带建设,整合各类扶贫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对2万多亩土地进行综合改造,大面积安装滴灌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土地连片规模流转奠定了基础。灌云同兴镇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致”的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综合环境改造为抓手,整村推进,率先启动打造有机作物种植体验区半路庄、油菜花观赏基地凤凰庄和省级传统保护村落大池庄,为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东海桃林通过建设占地20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集合蔬菜交易大厅、保鲜库、展示棚等于一体,让小小蔬菜变身富民“富贵菜”。……这些事例都印证了今天发展乡镇经济不再是简单地工作,而是同城里发展工业一样,需要配比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不仅如此,随着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对于公共基础设施要求也提升了。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映入眼帘,整齐划一,大街小巷硬化到位;液晶电视、双门冰箱、小型汽车等高档生活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设施齐全……面对眼前的这番景象,就是赣榆库区腹地河西村村民新生活。

专家表示,随着新一轮乡镇经济发展,我市必须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公共设施进村入户行动等公共设施配套下乡活动,让水泥路修到群众家门口,让基础设施配套到乡镇农业园区,让学校、卫生院配套到乡镇,才能让更多外出打工者回到农村,让这里重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