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园区转型究竟怎么搞? ——探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之路(一)

【连网】 编者按:园区经济被认为是区域发展航空母舰。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连云港已经初步了形成了现有的园区经济规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连云港园区经济怎么搞?如何让日益被平均化的改革开放优势再次勃发新生机?怎么让今天园区成为明天港城经济强引擎?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发区要转型。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也提出江苏开发区要努力在“一特三提升”上下功夫。那么对于连云港而言,连云港园区经济究竟如何走出转型呢呢?

发展困局倒逼转型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问题一直在发酵。投资者投资欲望下降、市场需求萎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创新成本居高不下等外部问题一直困扰着园区经营者。与此同时,我市园区经济也存在内在不足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市所有县区都已经建设了省级开发园区,在一些乡镇还分布着一些工业集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少数园区存在产业定位趋同、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亟待提高等问题。其次,随着开发区政策趋同化,部分开发区存在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内设机构不断增多,其原先的精简高效特色被丢弃。再次,市场意识不足、单位亩产不足、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开发区未来发展。

针对一系列问题,港城开发区必须实行转型,通过转型激发动力,通过转型激活潜力,通过转型重塑开发区新优势。

其实转型并不是中国开发区的个例,在国内外都存在转型案例。2008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振,外资出现了下滑和萎缩的迹象,苏州工业园迎来转型之路。为此,苏州一方面继续优化园区环境,让“苏州服务”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第一招牌;另一方面苏州开启了国内招商时代,省内外创新企业开始在苏州聚集,为苏州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新加坡裕廊岛也经历过转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裕廊工业园区为解决单一依赖转口贸易、工业基础薄弱和严重失业问题,着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随后,其根据市场发展将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依托良好港口形成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园区。

这些转型案例印证了转型是开发区面临危机最好破解之道。专家表示园区转型一定是全系统的转型,单纯某个方面的转型肯定不行。这就需要园区从顶层设计开始对园区整体体制机制进行重新梳理,建立市场导向的管理体制,让改革开放再次成为园区经济新活力。

转型关键就是走自己的路

30多年来,我市开发园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功能单一到多元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截至去年底,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达12家,我们的石化、新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等主导产业,全部集中在各级园区。开发园区以占全市规划土地面积6.5%的土地,贡献了全市一半左右的经济总量、55.1%的财政收入、77.3%的工业增加值、77.3%的实际使用外资、63.4%的进出口总额、53%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78.1%的税收。除此之外,全市开发园区还提供了超过35万个就业岗位。

这样的园区成绩让人们对于园区有着特别的感情,也对园区转型更加感到迫切。虽然港城大多数的园区管理者深切知道园区应该转型,然而如何转型?怎么转型稳妥?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他们。

专家表示首先就是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在发展中求得商机。同国外园区管理者不同,连云港园区管理者大多数来自行政体制,缺乏企业经营经历,对市场敏锐度不高。这就需要他们广泛地走出去,了解园区管理经验和教训。这种走出去不是走马观花,是要看门道,各个层次都要看。通过学习先进了解园区发展趋势和未来,观摩同级园区找寻当下之路,还需要看一些经营不好的园区积累经验教训。其次当充分了解园区经营究竟是怎么回事后,园区管理者需要广泛征集意见,分析园区产业和创新资源的特色优势,选择一至两个产业链开始设计园区的产业群,并严格按照这个产业群招商引资、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完善创新平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园区管理者还需要考虑你选择产业其他城市是否已经有?如果你做你的空间在哪里?你是否能比别人强?再次要严格制定园区项目和招商制度,因为这是园区发展生命线,切不可朝令夕改,让园区产业始终处于动荡状态,这不仅会影响投资者信心,而且会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

特色之路究竟怎么寻找?

连云港是一个地理生态比较丰富的城市,其园区特色之路也应该根据这样的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发展。目前我市园区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设计。根据我市的地理特色,我市园区其实可以沿海园区、传统园区和创新园区。

沿海园区主要特色就是港口优势,这些园区需要通过港口带动区域制造业、转运物流业和贸易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港口各类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和专业码头建设,建设公、水多种交通方式联合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形成以货物转运为主体,集合保税、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工贸港口群。在产业方面,要根据园区自身发展阶段,合理布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出口贸易园区(沿海园区早期阶段)、以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导的临港产业群(沿海园区中期阶段)、以生命科技、信息、传媒、环保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产业群(沿海产业园成熟期阶段)。

传统园区最大特色是就是丰富文化和底蕴,这就需要这些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特色走产城融合之路,打造产业新城模式。简单地说,这些园区不同于临港园区做产业,要更加侧重发展都市型产业。首先开启“工业旅游”开发,通过遗迹保存、展示中心等模式打造兼具旅游和工业功能的园区。例如东海开发园区就可以打造这样的区域。寻找一些过去东海人开掘的水晶矿产遗迹、同水晶销售、硅材料等企业联动,打造连云港东海工业旅游。在这个方面,海尔集团工业旅游模式比较好,他们通过展示平台,开启工业旅游时代,推销了海尔文化。我市也可以在东海等区域建设这样的工业旅游景点,带动区域招商和产城融合。

创新园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创新资源。而在这些创新资源里面首先是学校。因为只有高等院校才能提供创新产业的人才和技术。纵贯国内外创新园区成功经验关键就是其拥有高等院校这个核心。专家建议,首先我市在引入大学产业研究院的同时,应该邀请大学在这个区域配备相当比重的研究生院。其次,考虑在创新园区内配备产业高端研究所。目前大多数创新园区都会配备商务办公设施,然而对于一个创新园区而言,能提供非常灵活实用的实验室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园区主动作为,通过资金运作在园区内设计更多的公共实验室,让科研人员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行科学实验,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提供小试、中试车间,为其未来产业化提供基础。这些创新实验室单笔投入费用比较高,但是其形成的聚合效应也非常可观。 (周莹 连经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