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和养护托管困扰着重残人家庭 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难题如何破解?

【连网】据市残联调查统计,目前,我市有各类残疾人32.3万户人,持证残疾人100397人,其中重度残疾人占持证的47.2%,有47387人之多,其背后涉及的重度残疾人亲属更是达到数十万人,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和养护托管成为困扰重残人家庭的首要难题。如何帮助这些重残人解决托养问题,让重残人家庭得到适当的解放,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王怀诗 沈怀梁 陈建军 文/图)

■ 居家养护是重残人最主要的托养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重度残疾人具有多重弱势特征,他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因而也一直是最困难、最无奈、最值得同情、最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针对当前残疾人托养存在的问题,市残联对全市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了全面摸排,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对残疾人寄宿制、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三种模式进行了分析。

经调研得到的数据显示,全市47387位持证重度残疾人中,选择居家托养的有33171人,占70%;选择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的有12794人,占27%;选择机构托养服务的有1422人,占3%。残疾人托养呈现出“311”的需求模式:即5名重残人中,有3人选择居家养护、1人选择社区照料、1人选择机构托养。

“从调研情况来看,单纯的社区照料和机构托养难以满足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需求,居家托养更能满足重度残疾人对家庭的情感依赖和精神慰藉。因此,针对连云港实际,居家养护仍是重残人最看重,也是最主要的托养模式。”市残联教就处处长陈建军说,重残人居家养护的同时也给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不少家属不得不放弃外出工作的机会,全天候在家照顾残疾人,家庭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家庭甚至因此断了经济来源,这样的客观实际促使他们加快对重残人居家托养模式的探索。

■ 政府购买服务为重残人居家托养提供保障

由于大部分重残人家庭都面临收入水平较低及看护资源不足的困境,去年10月,为从制度上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弥补需求大、实效准的居家托养服务的“短板”,市残联投入资金40万元,分别在海州区、连云区推动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购买服务试点,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1+N”服务。即在试点地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单位帮扶、专业人员入户服务的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家政料理、日常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使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良好服务,为重残人居家托养提供保障。

在试点过程中,连云区重残人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形式由“四叶草助残服务中心”承接;海州区则确定了“爱福德家庭支持中心”承接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工作。“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与照顾,免费为我们残疾人家庭提供各种帮扶服务。现在家里有什么需要直接打四叶草助残服务中心的电话,工作人员很快就来帮忙了,平时也经常上门为家里打扫卫生,帮我妻子做康复,替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连云区重残人家属鲍先生说,为了照顾妻子,他辞去了工作,由于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平时需要人接送,他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现在政府既为他们送来了居家托养大礼包,还为居家托养的重度残疾人买了商业保险,他们觉得很温暖。

■ 培训专业的服务人员照料居家养护重残人

一般来说,重度残疾人的居家托养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项目,不仅涉及种类多,专业性方面也有较高要求,这就意味着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的质量。

“虽然我们家属都是24小时全天候陪伴在残疾人身边,但是说实话,很多专业方面的东西我们还是不太懂,就拿最简单的肌肉按摩来说,要不是四叶草助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们还在用错误的手法。”连云区重度残疾人家属陈阿姨说。“确实,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起居需要家庭成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照顾,但是大部分家庭成员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训练,这也直接影响着重残人的托养质量。所以说,在接下来扩大服务范围的过程中,我们将大力鼓励和发展一批专业机构为居家养护的残疾人提供助残服务,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保证重残人的居家托养质量。”陈建军说。

此外,对于无人照料的重残人,以及其他普通的养老院和专门的托养机构不接收的重度残疾人,我市将探索建立以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和养老机构相结合的机构托养服务体系,作为托底保障,解决重度残疾人托养“没地方去”和“住不起”的问题,让他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