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民企精准扶贫潜能该如何释放

【连网】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推进,其中,政府负责出政策、出点子,而后续的带动者、助推者的角色更多要由企业来扮演。

自我市 “百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全市范围内已组织282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对口帮扶11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913户贫困户,资助贫困家庭助学金58万元,组织种、养殖业及岗前用工操作培训2276人次,带动周边贫困户劳动力新增就业1742人,贫困农户增加收入423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精准扶贫产业项目66个,预计投入帮扶项目资金1.72亿元。在此次行动推进过程中,民企对于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而我们要思考的,是民企究竟该如何释放潜能着力精准扶贫。从众多企业参与扶贫的实践来看,很多企业完全有能力成为政府扶贫的好帮手,成为精准扶贫的生力军。

□ 王怀诗 孙跃进 

扶贫方式由“输血”变为“造血”

“我们民营企业可根据自身产业优势,结对帮扶某个贫困地区、贫困村或者贫困户。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整合资源,选准一个产业,创办兴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贫困对象增收,就能够破解贫困对象短期脱贫和长期增收的问题,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市总商会副会长刘红玖说。当前,与他有着相同想法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晶都集团投资6000多万元,在东海县马陵山丘陵地带打造核桃产业苏北第一万亩园,帮助200多户、近300名周边群众或下岗职工脱贫致富;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从2012年在连投资建厂以来,先后免费培训农户1500余人,带动周边就业50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5万元,帮助青湖镇及周边乡镇近1500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万年达集团与灌南县百禄镇政府签订10000吨冷库配套设施合作协议,流转900亩土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每年固定向南房村提供20万元分红资金帮扶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威陵家具有限公司在灌云县各乡镇设立了30多个加工点,每个点带动10至20个贫困户就业,人均年增收3.5万元。当前,东海县的“涉农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户”、灌云县的“商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做法均取得扎实成效。这样的“造血式”扶贫,为有效解决低收入户脱贫问题,注入了源头活水。

市工商联开展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市民企扶贫正在积极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从扶贫济困式向开发式、产业式的扶贫转移,从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的扶贫转移,争取让贫困户稳定、牢靠地脱贫。

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

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通过精准帮扶,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推动发展能力最强的组织与发展需求最迫切的群体之间实现有效对接,从而促进政府与市场力量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扶贫资源效能。但是当前,不少民营企业较为弱小、发展较为艰难,尤其是面临的融资等方面的难题,直接制约着民企的发展壮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想方设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与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民企投身扶贫事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有些企业家或许会认为,企业自身发展都举步维艰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扶贫,其实不然,对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精准扶贫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通过扶贫,企业不仅可以重塑播撒爱心型的企业形象,没准还能实现转型升级。现在不少民营企业都需要转型升级,但不知道往哪里转,怎么转。如果能够抓住精准扶贫的机会,把产业布局到贫困地区,这既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通过企业家的市场意识和商业头脑把贫困户带富了,也能彰显企业家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企业来说,更是一次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契机,民企何乐而不为呢?

针对我市经济薄弱地区实际,大部分民营企业可以考虑把涉农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帮助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等方式,加快对经济薄弱地的投资开发步伐,大力发展有机粮食作物种植、畜牧水产品养殖、果树花木栽培等现代高效农业,通过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扶贫产业园区,吸引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参与到农业扶贫开发项目中来。据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选取和推荐扶贫成效好、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纳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项目库,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参与精准扶贫提供支持保障,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

盘活多种可用资源确保扶贫取得实效

贫困地区产业底子薄、创业途径少是当前的突出问题。民企在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在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贫困地区的可用资源,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实现帮扶的良性循环。

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乡镇商会组织和村一级组织详细了解贫困地区的生产经营、经济收入等方面情况,对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行“一对一”沟通,切实解决好“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同时,要最大化发挥贫困户的土地资源效益,引导低收入农户将手中的土地向农民合作组织或涉农扶贫项目流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让他们在土地流转中实现与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充分联合,推动实现脱贫致富。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当地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基础上获得红利。

尤其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低收入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主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进行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培养他们的致富意识、培训他们的素质能力,为他们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此外,还应加大经济薄弱地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组建一批生产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劳务服务合作社等,提高合作组织在经济薄弱地区的覆盖率,力争将所有低收入家庭都组织到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去,带动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增收脱贫、共同富裕。

本稿图为资料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