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王怀诗 徐丽
残疾人康复服务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是残疾人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基础,是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共有持证残疾人10万余人,如此庞大的群体导致残疾人需要的康复服务千差万别,这就意味着,要想让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真正能够好转起来,需要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精准康复服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康复服务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呢?
港城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量众多
三年前,家住连云区墟沟街道日出东方小区的王女士因一次突发车祸受伤严重,在结束医院的系列治疗回家之后,她一度只能瘫痪在床,全家人一筹莫展,除了全身心地在床前照料,没人知晓如何对王女士实施专业的康复按摩。
“当时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到王女士的情况,认为她急需系统化的康复服务,随即安排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她实施康复服务。她这种情况,及时而且定期地进行按摩等康复服务,对她身体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很多这种突然有了残疾人的家庭来说,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如何实施康复服务。”墟沟街道残联工作人员说,在他们实施康复服务以后,王女士已经能下床扶着墙自己挪动了。而在全市范围内,像王女士这样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还有很多。
“我市现有持证残疾人10.6万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4.2万人,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点突出、亟须帮扶的弱势群体。”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去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连云港市残疾人精准康复实施方案》,让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有了政策支撑。一年来,我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逐步提升基层康复服务能力
“前些年,我的两条腿受了伤,落下了残疾。自从街道的‘残疾人之家’开了这个康复训练室,我平时一有时间就过来做康复,两条腿比以前利索多了。”日前,在墟沟街道“残疾人之家”康复训练室,正在骑“动感单车”的杨大姐告诉笔者。除了“动感单车”,笔者在康复室内还看到了其他锻炼手臂和腹部等部位的康复器材。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专门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办理基本康复项目转介、审批业务,乡村两级“残疾人之家”建立了精准康复室139个,基层服务维修站15个,配置实用康复器材、辅具维修工具箱,残疾人享受到了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
与此同时,我市还依托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精准康复服务中心163个,依托村卫生室建立精准康复室714个,依托残疾人家庭建立居家康复点658个,形成了乡镇、村、居家三级基层精准康复服务网络。此外,我市不断完善基层精准康复队伍体系,全市各乡镇、村共配备1714名康复协调员,今年上半年基层精准康复团队共组织700余人参加市、县区业务培训,基层康复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基层精准康复服务。
精准康复服务工作不同于一般的项目服务,其重在服务,贵在精准。乡村、街道等基层作为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主战场,是打通残疾人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障。只有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康复有场所、有落脚。
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残疾人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做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康复服务需求、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市开发区朝阳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401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248人。为了让残疾人享受精准康复服务,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家庭医生精准康复服务团队,针对不同残疾人制定了签约方案,并对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为残疾人进行免费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给予合理建议。“除了定期通知我们来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平时精准康复团队的成员也会上门对我们进行康复指导,这项服务还是很不错的。”日前,正在朝阳社区精准康复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张大爷说。
“针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需求,我们实行每个村或社区由1名乡村医生或家庭医生担任康复指导员,同时与残联系统康复协调员组成精准康复服务小组,建立工作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建立电子档案、优先预约就诊、转诊绿色通道等基本服务,对于残疾人中的老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相应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服务。”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他们还提供康复宣教、康复指导、护理指导等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康复服务也越发精准化。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实施以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的精准康复服务,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范围,提升服务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引领残疾人各项康复政策和康复服务落地生根,普遍满足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需求,真正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