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抢抓有效投资关键是创新——— 关注港城高质量投资系列观察(下)

【连网】□ 周莹 王雅萱 连发

数据显示,2018年,连云港工业效益显著提高。每度电实现的工业产值从2017年的17元上升到2018年的25元。这种变化正是我市推进工业高质量增长,推动有效投资发力的效应。专家表示,随着我市抓工业、抓投资的深入,我市要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推进创新机制,实现连云港投资的高质量增长。

■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市投资的主力军  

润众制药研发基地、恒瑞医药生物药产业园、联瑞新材扩产……2018年,港城一批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润众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正在等待国家认证,二期项目部分厂房已经建成,开始设备安装。恒瑞生物药产业园推进力度也很快。联瑞新材等项目也积极地加快建设。

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持续,低端、技术含量低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市场开拓力强的企业纷纷追加投资,扩大市场份额。2018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建设用地占用下降6.4%。高能耗产业增加值下降8.9%。这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市工业经济质量显著提升。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地加入到港城投资大军中。

当前,港城创新能力最强的医药板块正在加快投资步伐。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是创新企业就越重视投资。通过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将实验室的产品变为大工业产品,从而“反哺”创新,“连云港医药板块就是这样,每年医药企业都会拿出销售收入10%左右的资金投向创新。市场和创新相得益彰,从而推动连云港医药板块高质量增长”。

如今各种非理性的增长因素、无效的GDP成分正在被有意识地修正,各种高杠杆、强刺激的低效益投资以及无序、重复的投资逐渐被挤出,投资进一步回归理性,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将会被追逐。这就要求我们从单纯注重GDP、注重投资数量的增加向追求投资质量、效益转变,从盲目投资向理性投资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要主动担当主力军,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投资。

■ 加快改革步伐,推进投资体制创新

推进投资的高质量就是要围绕创新生态系统布局投资格局。众所周知,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这些链条互相影响、相互支撑,形成立体创新体系,产生1+1>2效应。

2018年,海州区为海创电子、旺科新材料等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苏科贷”1.3亿元,累计争取资金达6.18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压力,助推了企业创新发展。政府资金仅是我市撬动企业有效投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区域有效投资稳增长。海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苏科贷’,发挥资金方的价值发现功能,提高创新资金的投放精准度,集中有限财政资金,支持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与此同时,我们还主动激活资金链,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来更精准匹配科技创新投入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目前,海州区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科技金融产品,坚定其投资扩产的步伐。

“我们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找不到适合的项目。”在采访中,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企业想转型,如何判断项目是个问题。专家建议,我市相关部门要研究城市创新,即聚焦产业需求实施科技创新,以提高科技创新转化为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性,避免“技术孤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有效衔接。人才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创新链必须构建人才链。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灵活的选人用人体制,优化人员构成,打造人才梯队,激发人的创造力,为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此外,我市还需要形成立体化高效的政策体系,制定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管用好用的财政、金融、投资、产业政策,增强政策之间的协同性、联动性、互补性,利用市场的内生动力驱动政策落实。

■ 加快自贸区政策在我市落地落实

连云港是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受制于历史原因,连云港改革开放的力度在全省的排名并不靠前。当前连云港正在建设“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必须加快自贸区政策在连云港落地落实,让更多项目在这里集聚。

与此同时,我市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当前,“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政务服务实现镇村全覆盖,90%以上业务网上办理,企业开办登记平均用时1.5天。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口岸提效降费取得实效。然而,我市行政效能在全省并不是最领先的,需要继续推进制度改革。

专家建议,首先,我市可以引入审计机关探索建立在行政管制规章颁布前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制度。即一个管制规章在发布之前,行政机关必须对影响规章草案的因素,如资源利用、竞争环境、私人部门、自然环境等进行成本—收益可行性分析。由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其次,引入市场激励机制。与传统的直接管制规定人们的行为不同,这是利用价格来调节和指引人们,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典型的例子是对排污单位征收排污税。排污的企业在此管制方式下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但是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往往会在排污税的指引下选择费用最少的排污方式,行政机关最终通过“温和”的方式引导排污企业的行为向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