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市口述历史研究有哪些“得与失”

【连网】□ 张晨晨 鲍林 文/图

近日,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联合举办“口述历史与革命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2018年年会”。2天的活动中,共安排了4场学术交流报告,18位专家、学者表达有关口述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来自江苏省相关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活动。

据悉,年会由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主办,中国知网协办。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录音、录影等方式采集、整理、保存、研究历史当事人或见证者的历史记忆与相关史实。然而,纵观我市在此方面,又有哪些可作为和值得借鉴思考的地方呢?

口述档案出现搜集热潮,发挥愈发重要的“实录”作用

据该会议主办方介绍,年会共安排了4场学术交流报告,多位历史学专家、口述史工作者、高校教授畅谈历史,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淮塔管理局编研文保处处长贾萍作了题为《淮海战役口述史研究心得体会》的报告,提出口述历史为纪念馆提供的素材不仅仅用来研究,更多的是用来讲述和传播。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向媛华作了题为《口述历史在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中的作用》报告,现场展示了大量关于雨花台烈士的相关口述历史资料,并提出了“用口述历史传承红色经典”的理念。

实际上,在中国,口述档案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分支,和国际水平还存在不少差距。“口述历史存在很多偶然因素,作为历史而言,它的真实性很难确定,因此之前没有得到重视。”该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档案馆副馆长张姬雯说道,“2017年6月10日,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并揭牌。研究会的成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规范口述历史的发展。”扬州大学教授周新国说:“作为民国、抗战时期的一个重要地域,江苏口述史亟待抢救的项目非常多,如民国口述史、抗战口述史、江苏地方史等。”

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进入口述历史的领域已有十年。数年来,吴先斌的团队走访70多位国民党抗战老兵、700多位新四军老兵口述历史。“举办该活动旨在深入探讨口述历史在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促进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口述历史访谈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口述历史在多领域的应用;口述历史与革命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口述历史资料的收藏与运用等方面,专家学者们在此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口述历史质量把关困难,资料采集是重点

“作为口述采访组的成员,我们的责任就是让一段段红色历史记忆随着革命前辈的口述得以保留,一件件珍藏数十年的文物找到了它最好的归宿。”魏天梅是淮海战役口述历史采访工作组的一员,她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从2014年7月开始成立口述史采访工作组,大力开展淮海战役亲历口述史者抢救性采访和文物资料搜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阵地、史料两大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资料中心、研究中心、教育中心三大中心,坚持广泛搜集,深入研究,力求在新时代、新征程,运用新思想,打造新阵地,采用新方法、新素材,阐述新观点,充分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不过,有一个问题却困扰着很多口述历史研究者。吴先斌表示,最大的感触就是口述史质量把关十分困难,难辨真假,很难作为历史的标准。

而历史学家马勇则认为,“资料采集是重点,辨别真假可放后”。历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是一个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果,而近代中国留存下来很多史料,但有很多需要去纠正和纠偏的。而口述的历史,或者是类似于口述的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大家都做口述史,都从不同侧面提供一些记录的话,才能使历史讲得更逼近真相,脉络才能出来,如果少了这些多元性,可能就会相信某一种说法,形成一些偏见。

市革命纪念馆新馆开馆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口述历史工作,在口述史料的征集、整理和编研方面,长期走在全国各大纪念馆前列。馆长白植明说,2012年7月,他们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八家单位,启动了“市革命前辈口述史”工程,抢救性采访连云港籍和连云港地区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老战士,挖掘、整理口述史料。“我们采访拍摄革命前辈316人,采集高清视频资料19560分钟,征集革命文物2486件(套),但如何去辨别真伪也是头痛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有了这些原始口述资料,就有了打败时间的能力,这些老人以后会一个个离开我们,但他们留下的话,则够我们研究一辈子。”

我市口述历史牵涉面较窄,还可研究更多“历史空间”

毋庸置疑,我市革命纪念馆开展的“市革命前辈口述史”工程,为我市深入挖掘连云港地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有一点很明显,我市的口述历史研究一直集中在“红色资源”等方面,对其他方面却鲜有涉及,这是个误区———“历史”不光局限在“红色革命文化”方面,所有活着的人,口中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任何细节,都可以跟任何历史事件、人物、形势等相勾连,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承,有很大的“实录”意义。

在此方面,省内有两家单位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去年高考前夕,南京大学20万字的口述历史丛书《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正式发布,用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的故事,鼓励新时期的高考考生。与此同时,由江苏省检察院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合作的《我的检察岁月———1978至1987恢复重建时期的江苏检察》基本同时段推出。这两本丛书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局限于红色历史资源,而是就此延展,讲述教育史、行业史,勾勒出了当时各自历史年代的基本样貌,再现了与之相关的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出各自起步发展的历史轨迹。

“除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点挖掘,我市在其他历史领域乏善可陈,文史部门也鲜有跟其他单位合作的成果。”业内人士称。据悉,市档案馆目前正在开展“乡村记忆档案”工作,旨在用每位村民的口,留住凋敝乡村的原始历史图景。其他方面口述历史搜集工作尚未开展。然而,我市其实有很多领域都可以做“口述史”搜集。

该业内人士举了个例子,去年5月份,常州成立了市级的口述史研究院,该研究院由常州市市政协文史委和常州日报社共同发起成立。“我们也可以让文史部门跟报社合作,推出一些主题关联很强的口述历史搜集项目。”业内人士建议,“各个历史文化街区原住民访谈”“港城被批准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时第一批见证人和参与者”“港城反特历史亲历者访谈”“参与重大历史建筑修筑和补修的亲历者访谈”等,都是很好的主题。“倘若能实现这方面目标,我市各个方面的历史图景,将会被勾勒得更加鲜明而有质感,帮助我市提升文化品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