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周莹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推出了减税降费政策,地方应该推出哪些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呢?本报记者围绕这个问题,走进园区、企业寻求答案。
平台被认为是切实降低创业者创业成本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市各个园区陆续建成创新平台、金融平台和人才平台……这些平台在助力创新、鼓励创业上的作用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其中的一些平台发现,园区平台建设还需要提升市场能力,真正将平台建设到企业需求端。
平台应该符合市场需求
随着国家收紧招商引资拼资源的空间,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园区吸引投资的新渠道。作为园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公共服务平台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改善园区发展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专家介绍,目前,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包括研发设计、实验验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转化、两化融合、质量控制、技术认证、信息基础设施、设备共享、节能环保以及投资融资、教育培训等一系列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的平台。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园区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有助于推动园区创新企业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转移、应用。
“我们现在感觉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得很不错,但是内涵仍不足。”在采访中,一些创业者对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一些意见,其中最核心的意见就是一些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仅是办公场所。然而,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实验室、中试室、培训室等全方位的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港城园区的一些管理者对于公共服务平台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其实,当前港城大多数园区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时代,不管是石化、钢铁的临港产业,还是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没有创新,均难以可持续增长。这就要求园区管理者要从资源依赖向集成创新、集群发展等方向转变思路,让创新的服务体系成为园区发展新的核心和关键要素。摸清楚创新需求,才能建好创新平台,才能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和服务模式。
完善园区平台体系
需要制度先行
“我感觉园区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是让企业创业成本下降”“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科技券补贴企业创新行为”“我们感觉园区生活不方便,能不能提供超市、商业综合体等生活设施”……在采访时记者发现,港城园区企业招募的年轻人,在其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选择离开园区到外地工作。
一位在港城药企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告诉记者,因为我市大部分园区缺乏教育资源强劲的学校。作为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的科技人才,他们希望在园区内配备可以直接同欧美国家高中接轨的中小学。然而,这样的需求在连云港几乎得不到满足。他们只能选择到北上广去工作。
此外,还有些创业者因为独木难支而选择离开。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在信息时代,大家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但是创业者需要在公共平台内结识行业上下游的同链创业者,为其创新开拓思路、拓展思维。但是连云港园区内产业门类繁多,创业者方向也比较多,导致很难形成集中的产业小环境。
如何摆脱这些困扰?他山之石可以给港城带来一些思路。中关村将大学和科技企业请到园区内,为园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辅导培训、投融资。通过策划并组织企业参加北京科技博览会等展览,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品牌宣传、政府采购等针对性的帮扶。支持相关机构举行定期的中关村创业论坛,搭建企业与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交流平台。开发了“孵化+投资”的新型孵化模式,孵化和培育早期项目和“专特精新”小微企业。苏州工业园则不仅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6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还为那些没有能力购买高昂设备建立实验室的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而且在启动资金、人才公寓及骨干人员孩子上学,以及人才招聘和企业品牌营造等方面,都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平台。在苏州工业园采访时,一位医疗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在初期找不到医院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园区就帮忙跟医院搭桥,还帮忙推荐给用户,推动了企业在前期打开市场。
专家表示,当前,我市各个园区要将原有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需要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设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并深入探索和研究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与服务模式,让平台建设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提升园区竞争力。
市场化运作推进平台增效
目前,我市园区平台大多数为政府机构、园区管委会利用财政拨款直接参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该模式不仅能保障平台的公益性,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平台的顺利运营。平台建设完成后,可由政府下属相关机构自主运营,或者委托专业化的运营公司进行管理。公共平台也可以由政府、园区、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建设。这种模式可以多方筹措资金,也可以实现多方合作,便于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平台建设的高效率、低成本、快服务。
专家表示,我市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部分都是采取多元模式,即立足自身资源,要求园区尽可能利用好已有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资源。通过调动区域资源,主要是指调动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资源,如科研中介平台、设备共享平台等,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引入新的金融机构、会计机构、法律咨询机构,提升园区的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