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幼小衔接 上还是不上 专家:幼升小最重要的是心理准备和习惯培养,而非知识储备

【连网】□ 庄婷婷

暑假即将来临,不少孩子将要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幼小衔接这个专有名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幼小衔接的招生黄金期,在港城,不少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一些家长在进行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幼小衔接班:学拼音识汉字,学数学练英语……这些准备真的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利吗?幼小衔接究竟衔接的是什么呢?

港城幼小衔接市场火热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各地陆续出台相应措施,但是“幼升小”的焦虑仍以不同形式存在着。在港城一家培训机构,记者看到不少家长正在为孩子报名幼小衔接班,在该机构的招生简章上,幼小衔接班有很多课程,包括拼音、写字、数学、识字等。

不要以为幼小衔接班是大班毕业的孩子才会上的,事实上,由于家长的过度焦虑,幼小衔接已经提前到中班的孩子,不少孩子会在中班结束后或是大班第一学期结束后离开幼儿园,为上小学做准备。

“我家孩子开学就上大班了,我准备让他上半年大班,剩下半年直接上幼小衔接班。”正在为儿子报名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知识吗

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知识吗?连云港师专初等教育学院院长、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朱萍表示,抢跑,不仅对孩子的学业没有长远的帮助,反而对孩子身心素质的培养也会有影响。超前学习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注重孩子自身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征,容易造成孩子学习压力和精神负担过重。从短期来看,这种做法确实提高孩子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近年出现的“三年级现象”就是例证,孩子因超前学习了小学知识,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很容易产生“自负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行,而到了三年级,当超前学习的优势失去时,成绩就会出现大幅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一旦孩子对知识失去渴望,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那对他今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小宇刚上大班就被家长送进了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了小学生才可能接触的拼音、数学应用题等。由于认识字不是很多,小宇经常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做不出题,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上了小学后,他依然对学习有抵触心理,还偷偷把作业本和铅笔藏起来,以为那样就可以不上学。

记者走访了市区不少提供幼小衔接课程的培训机构。他们都表示,幼升小课程主要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来适应小学生活。其中一家培训机构还称,40%的儿童进入小学后不适应,学习状况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溜号;写作业需要督促,拖拖拉拉、马马虎虎;不喜欢阅读,没有每天读书的习惯……因此,开设幼小衔接课程至关重要。

尽管不少培训机构都表示幼小衔接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但记者发现,语数英是绝大多数幼小衔接班的必备课程,拼音识字、汉字书写、国际音标、口算心算珠心算等学习内容都十分常见,有的培训机构甚至还安排了中班升大班数学暑假课。

朱萍建议,学前阶段的教育,家长不必操之过急,而更应关注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学习方式,重视孩子在游戏中、生活中的学习和探究,为儿童全面、自主和可持续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幼升小的心理准备和习惯培养最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对幼小衔接略知一二,但也存在着不少明显的误区。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只注重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和习惯上的准备。

朱萍认为,幼升小,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进行心理准备和习惯养成。幼儿园一日生活皆为教育,学习主要是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开展,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要求较宽松,没有正式的作业;小学则需要系统学习文化知识,行为规范较为严格,如上课不能随便说话、走动、如厕等,有定量的作业和考核,这就需要孩子们有一个适应过程。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都要深入了解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园大班老师注重在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行为规范意识,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必须贯彻在课堂教学上。作为一年级老师,要按照准一年级学生的标准来对待孩子,适当放慢教学速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规则意识、时间观念,给他们一个缓冲期,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适应。我认为幼小衔接出了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小衔接的单向性在作祟,没有引起小学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相对于幼小衔接,我更倾向于强调小幼衔接。”朱萍说。

除了老师,朱萍建议家长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要积极学习,树立科学的育儿自信,尊重孩子的发展差异,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熟悉小学作息时间、常规要求、课堂规则等方面内容,让孩子提前适应,从而在进入小学时能更好地融入新的规则之中。与老师多沟通,老师会给家长更多专业性的指导,对孩子的良好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