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如何养老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城市中,老年人群体数量大,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居家养老,传统的单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尤其是高龄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这个时候,集基本养老、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让老人们既“老有所依”又“老有所医”。
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笔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我市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7.1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8.17%,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13.68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达14.08%,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人,占人口总数20%左右。按国家平均水平测算,到今年年底,我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将近18万人。
随着全市人口老龄化呈逐年加快趋势,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病常发、易发、多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慢性病为主,且常常多病共存,心理健康受社会地位和角色改变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这意味着老年人对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需求庞大。
医疗服务成为养老迫切需求
传统的养老服务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其中包括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但是,目前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一方面,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日趋小型化的结构转变造成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逐渐增加,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正在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医疗功能不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强烈,而单一依靠无医疗资质养老院的日常护理明显无法全面满足老人长期“医疗 + 护理”的需求。与这种强烈需求相比,能够提供规范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却为数不多,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也与其缺乏医疗服务有关。
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中,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是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占81.8%,其次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占44.3%。大多数老年人表示只要自理能力允许,更愿意自己完成家务活动和自我照料。而一些常年患病的老年人,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护,更希望在入住的养老机构内随时进行病情监测,遇到病情复发或其他紧急情况能得到及时救治。
“我们选择这里,就是因为这里的医疗资源。平常有老年科和康复中心的医生巡诊,真有个突发情况也能得到及时救治。”在市一院一麟养老院,77岁的张爷爷说。
我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为了破解传统养老模式医疗功能不足的难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医养结合,是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设立或内设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或开展养老服务两种形式。医养结合的优势在于突破医疗和养老相分离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年人的各种症状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心理支持和临终关怀相结合。
在市二院西院区的安宁疗护中心,绿树成荫,几位老人正在院落里散步、打太极。笔者看到,这里全部为单人或双人间,每个房间都设有独立洗浴室,还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家庭式厨房,配备专职营养师,提供系统化中医养生和特殊音乐疗法。
“我在这挺方便的,有什么事医生会及时过来,环境也好,儿女也放心多了。”66岁的周大爷说。
据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卫健委会同民政等部门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全程健康养老服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5家,医养结合床位8790张。38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医务室,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市114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居家老人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设立市级安宁疗护中心1家,9家医疗机构内部设置安宁疗护病区,6家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病床共有308张。
让老人既“老有所依”又“老有所医”
医养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养老的趋势,也是大多数老人及其子女所向往的养老模式。尽管我市在医养结合方面不断探索,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服务模式和支持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和困难。那么,如何破解难题,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呢?
深化医养签约服务。在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签约、深化签约,推动机构与机构间、机构与居家间形成通畅、合理、和谐的转介制度,给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先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开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和医养结合培训基地的核心作用,分级分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有效配合,努力形成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推动医养结合政策落地落实。积极协调医疗保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服务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会同医保部门积极推动出台长期护理保险,以缓解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经济压力。协调财政部门建立医养结合专项经费投入渠道,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
补齐社区居家和农村医养结合短板。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护理站和乡镇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服务中心转型为护理站或增设医疗服务功能。加强基层护理站建设,护理站选址应尽量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邻近,实行一站式服务,逐步将护理站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设置、配套建设。
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通过整合信息资源、统一数据标准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健康、养老等信息平台,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动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 庄婷婷 齐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