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科研的重要富集地。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连云港和上海共建的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全面建成。我市在积极推进装置建设的同时,需提前谋划同该装置相匹配的装备产业发展计划并开始相关招商。
加快重大科技平台载体建设 抢抓装备制造新机遇
燃气轮机是涉及国家能源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能源动力装备领域的最高端产品,代表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经过半个多世纪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西门子、GE和三菱公司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并垄断了全球市场。当前,国内三大动力集团与国际燃机供应商组成联合体共同生产燃机,燃机生产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在一些高端热通道部件、高端备用部件等方面,我国仍未掌握自主设计和制造技术。国内燃机的调试、检修、维护等工作几乎都是由国外燃机制造企业完成,国内燃气电厂大部分依托制造厂家服务协议模式管理燃机设备,费用不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提出搭建燃气轮机试验平台,助力中国燃气轮机生产。
3月27日,连云港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CTF#1燃烧室首套试验平台顺利点火,标志着该试验平台完成分系统调试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CTF#1燃烧室试验平台包含高温高压燃烧光学通透燃烧试验台、全温加压单筒全尺寸燃烧室试验台和全温全压单筒全尺寸燃烧室试验台等系列试验台,可开展天然气、煤制气、纯氢/富氢气体、钢铁/化工工业流程伴生气、液体燃料等多种燃料燃烧试验,具备高参数、系列化、多燃料、多工质、高精度测量的特点,满足国际上现役和在研燃气轮机开展试验的需求,支撑从燃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样机研制的燃气轮机燃烧室研发全流程,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国内外燃气轮机厂商开展燃烧室自主研发提供平台支撑,为用户开展试验服务。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当前,我国燃气轮机发展情况如何呢?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电气收购欧洲大型燃机制造商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的股权后,两者的合资公司在两年时间内实现了所有高端部件全部在上海本土化生产(目前上海电气对安萨尔多能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12%,其余88%由意大利国有的CDP Equity持有)。2020年11月,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达到满负荷。由国家电投集团控股的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到2030年完成400MW级G/H级产品研制。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当前,我市需加快相关产业研究,争取邀请三大动力集团在连云港设立工厂,主动融入国际燃气轮机产业链,将科研平台打造成为连云港产业新机遇。
依托专业平台 实现产业突破
“目前,我国尚缺少燃机燃烧室、高温透平叶片等关键热部件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江苏省能源局天然气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工程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志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不仅影响制约设备国产化水平,而且使得机组投产后核心部件的运行维护被外国供应商垄断,检修维护费居高不下,从而影响企业生产成本。
为了加快推进燃气轮机的国产化,我市承担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应着力在提供燃烧室等关键部件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上下大功夫,相关的科研平台也在抓紧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在加快大科学装置研发同时,连云港应该积极地加快相关能源产业园建设力度。总的来说,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是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的研发。在这个领域,我市需加强同上海电气、沈阳黎明国际动力工业等国内知名燃气轮机企业合作,争取相关的产业项目在连云港落地落实,从而丰富连云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其次,寻求核电产业同燃气轮机平台合作。当前,中国核电正在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并要求各个公司努力在国际业务上下真功夫,推进中国核电产业国际化。在这场核电走出去的过程中,汽轮机及相关组件装备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虽然核电站使用的汽轮机为蒸汽轮机,试验平台做的是燃气轮机,但是双方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共性问题需要解决。第三,积极地推进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在国产汽轮机领域的应用,推进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三个方面的努力要齐头并进。”专家认为,平台建设关键是应用。如此庞大的科研机构在连云港建设,如果没有相关的产业支撑,很难科学可持续运行。为此,我市必须加快同三大动力集团合作,为港城大科学装置吸引更多试验的项目包,确保该平台有效运行。与此同时,连云港应该积极地争取设立核电专用汽轮机及主要装备生产基地,集合中核集团和中科院多方专家力量,打造中国核电专用动力能源设备基地,实现连云港核电装备产业突破,为中国核电装备走出去探索连云港道路。此外,连云港还需要搭建汽轮机专用碳纤维试验平台,为中国汽轮机的发展贡献连云港的努力。
加快政策高地建设 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装备制造产业并不是连云港的新产业,纺织机械、煤炭机械、特种车辆、港口机械、风电机械是我市装备制造产业主要类别。其中,在纺织机械领域,我市还拥有全国的单打冠军企业。
面对国家大科学装置带来的装备制造新产业机遇,港城如何抢抓呢?专家建议,大企业依托核心技术积累深耕专业细分市场,并基于核心技术开展多元化经营。同时,培植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是推动装备制造出口贸易乃至整体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相关部门要重视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实行项目资助,推出“中小企业专利行动”资金补贴项目,鼓励企业研发专利并尽快实现产品市场化,设立创新基金,用来缓解中小企业自有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当前,装备制造产业被很多城市热捧。连云港要基于大科学装置培植新的装备制造产业,必须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是建立产业标准化体系。以德国为例,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世界领先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启动了“标准创新计划(INS)”,确定德国未来标准化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光学技术、能源利用技术、医药与健康技术、纳米技术、生产技术、材料技术、微系统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和航空技术等。其次,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连云港需围绕大科学装置着力建立多元化的科研创新体系,包括市县区、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和基金会等。再次,建立“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要对江苏海洋大学和特色突出的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进行扶持,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例如德国就通过大规模、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80%的人通过职业教育走向工作岗位,为其制造业提供长久的发展动力。德国富尔达、ABB等知名公司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创新力、创造力,与采取“双元制”方式培训人才密不可分。(□ 周莹 连发 连科)
本稿图片为资料图片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