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材料应用端招引 做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优化港城产业链系列观察(三)

当前,材料产业成为各个城市追逐的热点。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让人期待。无论是高铁、飞机,还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无一不需要依靠材料产业支撑。面对这样的机遇,港城如何做强材料产业呢?专家表示,关键是打通石化和材料的循环产业链,推动两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围绕材料产业布局应用端项目,拉长材料产业链条。

材料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当今世界,科技与产业酝酿着新的突破与变革,各国都将先进材料视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我市已发展出碳纤维等一批高性能材料产业。然而必须看到,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下,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材料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研发的迫切性前所未有。

  哪些材料值得港城关注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各应用领域对重点材料的发展需求急速增加,未来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制备技术将取得突破,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应用将被关注,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布局港城材料产业,推动港城材料产业发展。

  据市产业链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打造国内领先高性能纤维产业园,加快形成全国高性能纤维产业新地标,做大碳纤维、聚酰亚胺、聚氨酯纤维氨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的产品规模,同步发展稀土高效清洁绿色分离提纯及稀土新材料,到2023年产值达150亿元,到2025年产值达250亿元。加快推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原材料的生产规模,提升高性能纤维产能,扩大高性能纤维在民用及航天军工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大力扶持神鹰碳纤维、奥神新材料、杜钟氨纶、神特新材料、中铝稀土新材料、盛和资源稀土新材料等企业发展。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产业自主化、国际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材料产业需加快同石化产业融合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如何实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呢?

  斯尔邦石化最近的变化,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人们对斯尔邦石化最初的印象是一家石化企业。然而最近几年,斯尔邦石化通过新项目的建设将原先的石化产业链条向材料产业延伸,全力打造百万吨级EVA光伏新能源材料、百万吨级丙烯腈新材料、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三大世界领先项目,彰显其进军材料市场的雄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产业项目逐步同港城本土的新材料生产企业融合发展。“中复神鹰是斯尔邦本地最重要的客户之一。”斯尔邦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复神鹰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斯尔邦的丙烯腈生产线可以为中复神鹰提供便捷的碳纤维生产原料,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促进了企业发展。

  从丙烯腈到碳纤维,斯尔邦+中复神鹰勾勒了港城碳纤维生产的上游集群,为我市材料产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上游循环的路径。当然,碳纤维产业链非常长,主要有上游原丝生产、中游碳化、下游复合材料编织成型等。以原丝生产为例,丙烯腈主要由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经氨氧化后形成。丙烯腈经聚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再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后得到碳纤维;碳纤维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与树脂、陶瓷等材料结合,可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应用需要的最终产品。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碳纤维产业已经实现了高端产品的有序供货,未来将围绕相关产业加快下游产业集聚,让材料产业成为推动新产业落地的“牵引绳”。接下来,我市计划招引更多中高性能纤维企业,抢占下游高端新材料产品市场,发展下游航空航天、纺织服饰、军用设备等高端产品。

新材料产业发展应融入新技术

  众所周知,新材料产业属于技术、知识和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新材料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型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关系紧密,形成了“共生共融、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关系。“十四五”期间,我市新材料产业要想取得大发展,必须要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催生一批高速成长的新材料企业。

  未来我市要想在材料产业上实现突破,必须要清除普通过剩产品生产的空间,加大高端产品的生产研发,实现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升级传统产品性能以及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研发力度,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的新要求。

  从这个层面上说,港城新材料产业必须要研发更多的新产品,提升一批“铸长板”产品,布局一批“谋长远”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体系。强化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动力。简单地说,就是要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碳纤维1000、硅材料等“卡脖子”技术,推动更多领域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引育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新建一批省级和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动现有创新载体向更高能级载体升级。支持新材料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龙头企业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与计算平台、新材料工程化中试平台、孵化园、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兴产业群。研究制定重点新材料应用指导目录和应用推广目录,通过应用奖励和保险保费补偿等政策,激活新材料初期市场。在碳纤维、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推动新材料生产、应用企业及产业链相关单位,联合组建生产应用平台,建设新材料应用评价设施、应用示范线和新材料数据库,促进新材料产用协同。引导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街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建设中,开放新材料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新材料在重大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中的应用。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智库、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服务。(□ 周莹 连工信)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