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月底书房全部功能都可以投入使用了。到时候,市民来这里可以看书、购买旅游文创产品,也可以参加一些读书会这样的集体活动。”昨日上午,在民主路老街一家大型书店,海州文旅集团负责人张华说。这是海州文旅集团打造的第二家综合性书店。
从单一阅读功能,到购物、展示,再到参加文化旅游活动,在文旅大融合的趋势下,港城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多,它们既装点着港城人的精神生活,又给文化、旅游、商业等产业的发展搭建进一步融合的平台。
多元融合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
笔者采访发现,近两年来,在连云港,类似城市书房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
“应该说,建设这样一种功能强大的城市书房是大势所趋。”张华说,这个由市图书馆原址改造的城市书房,从开门运营就一直广受市民、游客的欢迎。“带着孩子去画画,买一些本地的文创产品寄给外地的亲友,这些体验感觉都不错。”市民张磊说。也正因为如此,海州区又紧锣密鼓策划建设了第二家城市书房。相较于第一家书房,此次在民主路老街建设的书房功能更多,将满足市民学习、成长、社交、娱乐等更多的需求。
不仅在城市、商业街区,在景区里也开始涌现出一些特定的公共文化空间。笔者了解到,今年国庆前夕,花果山景区就利用游客中心的空间和良好便捷的环境为游客打造了一处阅读空间。以此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让游客休憩的时间更加丰富而多元化。除为游客打造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外,为了迎合更多的精神需求,各方都在尝试挖掘更多的空间、场所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我们的研学游,带孩子去附近的农场,体验农业,还会去食品、牛奶等工厂,让他们自己看一看,拓展书本以外的知识。”海州区素质教育基地负责人介绍。
多元化的需求该如何满足
既然是一种消费发展的趋势,那么,这样多元化的需求到底应该如何来满足呢?笔者了解到,港城的文化旅游部门也在做一些尝试和引导。
以前,人们登山,多是为了锻炼身体,或是观览山海风光。如今,到山里去还可能是为了其他的目的。背依海州南大山的朐山书院,就是一处打造于山水之间的文化旅游胜地。“我们规划有非遗工作室、书画展览厅,还有专门用于研学的讲堂……”朐山书院相关负责人陆艳说,等正式营业后,游客可以来这里看书看画展,可以听课,不远处还规划了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
文旅融合,为公共空间营造氛围、提供更多精神产品,这也是我市在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上的又一大尝试。“好玩的地方可多了,面塑、锻铜、陶艺、剪纸、手工皮具等,都可以来老街动手尝试一下。”李嘉欣是去年来到新浦风情街区的,作为一名文创专员,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对接文创商户,做活动、参加比赛、帮助商户做好营销宣传,甚至是走出街区。“可以说,除了招商,老街更加注重对于文创类商户的引导、保护以及文创类产品的孵化。”新浦风情街区有关负责人杨天童说,在民主路老街最东端的起点,钟楼这座建筑已经成为老街文创产品的孵化基地,包括孔望山、桃花涧等景区的旅游文创产品都在这里展示、交流。
各方携手,培育更多公共文化空间
10月23日下午,孔望山景区龙洞广场附近热闹非凡。文创主题市集、山谷音乐会、来来往往的市民和游客,将港城这个老牌历史文化景区装点得和往日有些不同。
如果说,此前这里是游客们访古探幽的空间、市民登山锻炼的空间,当天,这个空间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那便是文化欣赏、交易平台、社交娱乐等。“我们景区提供场地、做好配合和服务等工作,策划公司以及其他商户则为游客提供喜欢的产品,等于是各方携手共同打造了这样一处公共空间。”景区营销负责人徐人民说。
业内人士指出,在文化旅游进一步融合的背景下,商业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港城在文旅商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商家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精准度,不仅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带来了新的方向,也为实体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新的契机。
前不久,苏州文旅部门就发布了打造百个最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申报方案,积极打造“才貌双全”的“网红打卡点”——深受市民游客喜欢的公共文化空间。港城可以借鉴经验,在城市商业体中积极挖掘文化潜能,将商业与文化、艺术等相结合,为市民打造“体验型”“服务型”空间,包含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展示馆等以展览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场馆,以及剧院、剧场等以演艺为核心内容的艺术场馆。此外,港城也可以打造一些加载文化体验空间的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小镇客厅、民宿等,让这些新涌现的空间,在其原有功能与业态上融合文化服务功能,并引导他们建设“接纳公众”的设施与空间,就如,可以在游客服务中心打造一些文化体验功能区、非遗展示区等,让空间不仅仅是服务于游客,而是更加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徐黎一 王雅萱 文/图)
本稿图为孔望山景区将古风市集与山谷音乐会融合,打造港城周末新打卡地。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