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水晶原石,经过雕刻师傅的创意设计、雕刻加工、打磨抛光、适配底座(或镶嵌)、精心摆放,便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每个细节都令人沉醉。近日,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水晶雕刻项目决赛在我市东海县举行,经过评委们的细致考量,严格评定,最终选出了10幅获奖作品,东海独占9席。
应该说,在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基础上,东海县水晶雕刻人才队伍建设独树一帜,别具特色。是什么让水晶雕刻人才焕发异彩?在育强水晶雕刻人才方面,还有哪些发力提升空间?
雕刻赋予水晶别样魅力
“我喜欢水晶雕刻,看着玉石原料在我手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直至最后成形,变得更加有温度、有灵魂,我就会非常高兴。”王东东是土生土长的东海县人,从事水晶雕刻近10年,如今和朋友有自己的工作室。在前不久举行的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水晶雕刻项目决赛上,他用一块手掌大小的水晶原石,雕刻出了党旗、冲锋等元素,整副场景寓意在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
在东海县,像王东东这样从事水晶雕刻的人还有很多。仅在中国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汇聚着多家水晶雕刻加工企业、工作室。中华玉雕艺术大师徐利剑是江西上饶人,2013年正式入驻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当地得天独厚的水晶资源优势、良好的雕刻创作环境,为他水晶雕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发展空间。“这几年,我在不断考察西游文化,打算把《西游记》里面的经典故事画面,用水晶雕刻成81件作品。《石猴出世》《三打白骨精》……我用了3年多时间已经完成了40多件作品,计划再用3年多时间把其余作品完成。”在徐利剑手中,水晶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被赋予了别样魅力。
“东海县矿产资源丰富,水晶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硅含量高达99.99%,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现存中国地质博物馆重达4.35吨的水晶大王出自东海。可以说,丰富的水晶资源为水晶雕刻项目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东海县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就在2021年6月1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40项,其中东海水晶雕刻入选。这足以见证东海水晶雕刻的魅力和影响力。
为水晶雕刻人才发展开山辟路
随着一大批水晶雕刻人才在东海扎根生长,东海水晶工艺越来越精湛、品相越来越精美,从普通的手链、项链,到高端的把玩件、珍藏品,产品的设计理念、雕刻水平得到全方位、整体式提升,一些大师名家的珍品更是屡次在“百花奖”“天工奖”等顶级工艺品大赛中斩获殊荣。可以说,水晶雕刻人才是引领东海水晶从低端粗加工迈向高端装饰、观赏、收藏的主要力量,也是水晶产业人才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为促进水晶雕刻技艺传承与创新,激励更多水晶雕刻人才不断提升技艺,2018年下半年,东海县制定出台了《水晶雕刻人才技能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将人才按照技艺水平划分为4个级别12个档次,即水晶雕刻大师(AL、A1、A2)、水晶雕刻名师(B1、B2、B3)、水晶雕刻师(C1、C2、C3)和助理水晶雕刻师(D1、D2、D3),建立科学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东海县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介绍,通过定期举办雕刻大赛,“以赛代评”评定人才级别,可以有效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畅通雕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此之前,水晶属于珠宝玉石的一个分支,水晶雕刻人才荣誉称号大多由玉雕行业协会授予,业内尚无针对水晶人才的专项评价机制。在此前的水晶雕刻名人赛颁奖典礼上,中宝协秘书长高度评价东海水晶人才评价体系,认为“水晶人才的东海标准,就是国家标准乃至世界标准”。
在水晶雕刻师倪苗苗的工作室里,她向笔者展示了《水晶雕刻人才A-D分级评定名录》,书中收录着A类水晶雕刻大师、B类水晶雕刻名师、C类水晶雕刻师以及D类助理水晶雕刻师。而这份名录,就是根据《水晶雕刻人才技能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制定的,倪苗苗属于B3等级。“对手艺人来说,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荣誉,名录就是在为我们正名、扬名。”倪苗苗有个小目标,就是通过参加雕刻大赛不断“提档升级”,“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A类水晶雕刻大师。”如今,《水晶雕刻人才A-D分级评定名录》已收录了15名A类水晶雕刻大师,72名B类水晶雕刻名师,102名C类水晶雕刻师,443名D类助理水晶雕刻师。
事实上,为打造一支适合产业发展的水晶雕刻人才队伍,东海县已经作出了诸多探索。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水晶产业,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乡土人才发展的扶持政策。成功举办了全国水晶雕刻大赛,江苏省首届水晶雕刻新秀赛、名人赛;遴选和培育水晶产业高级工艺美术师,水晶雕刻新秀、名人共127人,高技能乡土人才1587人;创成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和传承示范基地4家,有效激发了乡土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了乡土人才的技艺技能水平。
育强水晶雕刻人才再发力
技艺传承与弘扬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匠人接续耕耘。雕刻大师们在长期的雕刻生涯中形成了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传承,使水晶雕刻艺术成为东海县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东海水晶产业的王冠,是东海水晶产业的灵魂。而如何运用政策杠杆,给大师们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件事。
“我来东海不久,就接到了县里‘下达’的任务,每年至少培养5至10名水晶雕刻人才,要为一些有理想、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搭建起增长技艺、实现梦想的快车道。”2017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玉雕俏形艺术创始人曹志涛入驻东海县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他说,人才是决定一个行业发展的要素,而东海水晶尤其需要培养自己本土的雕刻技术人才队伍。但学习雕刻技艺很辛苦,需要耐得住性子,经得起熬,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能坚持下来,不然很难在技艺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雕刻人员技艺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跟师学习,而要想把大师吸引过来,就要给他们创作、生活、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保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1岁的张浩宇从小就和水晶“打交道”,如今他已是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水晶雕刻专业老师。在他看来,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期望政府部门可以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习水晶雕刻专业,从事水晶雕刻行业。“水晶产业需要新鲜血液的涌入,我也愿意用心培养更多年轻人,为水晶雕刻技艺留住‘根’。”(□ 肖婷婷 杨洋 范志兵 文/图)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