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肩负时代新使命 完成好沿海开发新任务——我市推进沿海开发观察(一)

2021年12月底,《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以下称《规划》)正式印发。根据《规划》要求,未来几年,沿海地区要着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塑造滨海城乡特色风貌,着力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着力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培育双向开放新优势,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壮大“三纵”发展轴,关键是让沿海加速发展

  《规划》明确将国省干线、高速公路、高铁沿海通道作为沿海地区区域发展主轴。这就意味着此次沿海开发将继续遵循交通线连接产业链,产业链勾连城镇群的总体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通畅交通线路,串联沿线城镇和产业园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推动中心城市、县城与沿海港口城市联动发展。

  这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目前,我市县域经济还存在体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不多等一系列问题。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不强,特别是具有特色的工业经济不够发达,企业数量同兄弟城市相比也偏弱。

  赛迪顾问公布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南通拥有全国百强县4个,分别为如皋市、启东市、海安市、如东县,排名均在前50名以内。盐城百强县为东台市、射阳县、建湖县。其中,南通如皋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该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0家,6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居全省县市首位。盐城东台市2020年完成GDP为893.35亿元,工业经济带动力也不容小觑。

  专家分析,我市要想完成好沿海开发增长的任务,关键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两灌地区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快速发展。东海县要继续发挥创新优势,尽快将创新短板补齐,争取通过创新带动东海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尽快提升百强县的排名。

  加快培育临海新兴发展轴,推动涉海产业尽快发展

  《规划》要求各地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滨海新城镇,支持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产城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临海新兴发展轴。

  在这条轴中,赣榆、连云、徐圩新区三个板块效益正在形成。其中,徐圩新区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赣榆在柘汪临港产业区基础上,加快发展海头等特色园区,推进临港产业、电商等服务业快速发展;连云则积极抢抓碳纤维发展优势,打造港城纤维材料新的集聚地,并积极推进紫菜等涉海产业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市沿海乡镇涉海产业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要集中在涉海产业规模方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临港产业主要集中在徐圩新区,柘汪以及其他地区的临港产业规模依旧不大,可以提供的空间比较多。与此同时,随着电商等富民产业崛起,我市应加快集聚电商加工相关产业,让富民产业变为富镇、富县产业。

  以广东沿海为例,为了不断提升沿海县域经济,广州在沿海布局了一批能源工业、石化仓储、港口物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在一些拥有码头岸线的地区,着力布局“油、化、气、电、服”(炼油、石化、天然气、风电、港口现代服务业)。在一些高科技园区布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不同区域设计差异化产业格局,最大限度提升沿海乡镇涉海产业水平。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当下,港城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但是沿海区域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关键要素。目前,我市沿海地区实现了互联互通,但城际交通还需进一步完善:主城区交通线路组织上应尽快让赣榆城区融入,实现赣榆和主城区的互动,提升赣榆吸引人才和产业的能级;徐圩新区和海州交通连接度还不够,班车班次需要加密,通达速度需要提升。

  不仅在交通方面,在科教资源方面,沿海各县区共享共建共用还存在制度上的短板。与此同时,相关县区也要考虑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推动海洋经济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开辟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特别是远海风电产业发展,要提前布局,并进行合理规划,让海洋成为连云港新的崛起风口。(□ 周莹  连发)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