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国内重要的科教大省,南京、苏州等城市集聚了国内众多的科教资源。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教育资源并不充足的连云港来说,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动力换挡,关键还是要建立创新发展的价值取向,通过投资和创新双重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当前,城市之间竞争已经趋向白热化,我市要想实现加速赶超,必须要走创新之路,通过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几何级增长,才能为苏北赶超贡献港城力量。
发展压力倒逼创新
“标兵已远,追兵已近。”在采访中,很多企业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能快速地组织生产,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医药、材料、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是我市主导的创新产业,但在新一轮竞争中,其他区域追逐的脚步越来越近。
以材料为例,随着国内碳纤维需求的提升,上海、西宁等地纷纷涉足碳纤维产业领域,启动了多条生产线。在医药领域,江苏一大半的城市将这个产业作为创新经济重点突破领域。在能源方面,无锡、扬州等传统光伏强市发展基础雄厚。
面对这些挑战,我市要想实现区域经济倍增计划,必须进一步巩固创新发展优势,减少项目投产各个环节,提高区域配置发展资源能力,让创新产品快速产业化,变为生产力。
当前,我市发展依旧不充分。需要比其他城市更加重视科技创新,集中一切力量保障优势创新产业发展,鼓励龙头创新企业向创新“高峰”攀登。相关部门需加快梳理城市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充分调动财政专项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聚焦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全面推进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并引导相关科研院所围绕产业需求实施前沿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对接融通,着力突破“卡脖子”环节。
调动企业攻关积极性
推动新技术落地
企业是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各地应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更大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瞪羚”企业有机衔接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更多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建设更多的创新基地。
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不多,得继续加大新晋企业培育。如何加快新晋企业培育?专家表示,应该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是从项目变为企业。在这个方面,我市应该改革传统的项目考核机制,引入产业项目跻身企业的后考核机制。从而保障大多数的产业项目变为新晋企业。其次要建立同先进地区对标的区域创新扶持机制。即建立平台、人才、资金、技术、服务等一系列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再次要建立区域创新链系统,让创新企业可以形成集聚效应。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同先进地区对标的区域创新体系。这种创新体系源头之水就是资金。因为创新是一个“烧钱”的过程,以医药产业为例,10年时间1亿资金是新药研发的常态。单靠企业一方力量,很难承受如此巨大的创新投入。为此,我市应该建立政府财政支持、种子基金扶持、天使基金入股、孵化基金孵化、中小企业晋升等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扶持政策,让创新企业在连云港发展的每一步都有支持,让他们在应对市场风险中,更加有底气。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用好人才第一资源,聚焦“高精尖缺”,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国家级人才平台,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加快平台建设
为创新经济蓄能
发展创新经济还需要提高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能力。我市应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平台,积极寻求同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龙头创新平台合作契机,积极对接省实验室“人才科研特区”政策,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展现连云港担当。要积极对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争取建设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用好国家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提升连云港创新要素集聚浓度,蓄积更多的创新资源。
创新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鉴学习。例如目前国际通用的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美国政府通过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商共同组成“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A)战略联盟”。日本出台《产学共同研究政策》《人才交流政策》《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政策》《促进大学风险企业发展政策》等政策来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产学研三方加入创新平台建设。这种模式需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还可以学习欧洲搭建技术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平台。欧盟依托覆盖27个欧盟成员国和22个非欧盟国家600多个合作组织的技术信息网络,建立起“走访企业—识别技术需求和潜力—寻找合作者—细化支持意见—帮助签订合同”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撮合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等技术供需双方开展技术交易与技术合作。重庆两江新区通过搭建“明月湖超高精密增材研究院共享服务平台服务”,联合35家科研院所协同攻关下一代精密打印稳定性技术。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核心产业提档升级,例如医药和材料可以考虑采用这样的模式推进。
运营模式创新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的核心要务。湖北省按照市场化原则调配优势创新资源,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实施“科研揭榜制”,引导国内外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参与研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有效对接。武汉市成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通过实行“项目经理制”“揭榜挂帅制”和“投资包制”,探索人才、技术、资本融通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外的创新工场模式也是非常好的推进平台建设模式,我市也可以借鉴。(□ 周莹 连科)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