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蓄积城市服务业新动能——港城消费转型系列观察(四)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红包。各地各部门要尽快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推进相关促进消费政策尽快惠及广大消费企业。专家表示,当前,需要通过政策红包释放让更多的消费企业快速成长,从而增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加快政策红利释放

  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零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对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等交由旅行社承接,并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旅行社支付资金……应该说,这次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牵头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红包指向非常清晰,并针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等易受突发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出具体支持政策。

  消费经济是吸纳就业和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产业之一。消费经济主要是聚集性接触性行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临的经营困难尤为突出,特别是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普遍面临消费市场萎缩、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行业恢复发展,能够更好发挥服务业作为就业最大“容纳器”的功能,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进而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在政策红利快速释放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精准发力,促进更多消费龙头企业诞生,从而增强我市消费经济抗风险的能力。首先,稳定的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是促进居民消费的根本因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在加大,这就需要我市各地各部门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首要任务,这是保障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财税、金融等政策都应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并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其次,要借助新基建的实施,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的深入应用,推动更多服务型消费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如今,直播带货、云逛街、云旅游、线上文娱、视频直播、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虚拟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各地应联动各类大型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服务商等,以推出“线上消费券”为主,为线上消费经济进行快速“充血”,激发消费者消费热情,助力消费经济复苏。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

  培育大型商超企业或消费企业关键是做大做强城市消费经济总蛋糕。要挖掘特色消费节庆资源,打造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促消费平台。要定期举办城市消费购物节,借助商家的力量,做大城市消费经济总量,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促进龙头商家的快速成长。要加快布局5G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升级,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支持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居民生活信息消费便利度。鼓励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消费电子产品供给创新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其他地方的良策。例如厦门提出打造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一步完善夜间经济服务配套,完善大型多功能文体中心、综合性体育场馆等夜间消费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夜间公交线路和运营班次。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进一步做大做强夜经济规模。

服务还需加码

  消费经济是服务经济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提升城市方便度。在采访中笔者发现,我市本地消费场所的服务体验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商场中缺乏多语种标识,旅游景点的交通通达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

  有关人士建议,我市应提升A级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在机场、码头、车站、酒店、游客咨询中心等重点窗口设置和配备多语种交通指示牌、安全警示牌、交通地图、旅游推介手册等。加快推进公共交通枢纽建设,建立完善抵离便捷、接驳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连岛可以学习厦门的经验,加快岛内环岛滨海步道、岛外滨海浪漫线等健康步道系统建设,完善自行车专用道等骑行通道网络,构建公交、慢行一体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工作,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商贸物流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培育一批特色供应链平台型企业,将连云港打造成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标杆城市。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优化升级商品市场。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制度,实行经营者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严格落实经营者三包制度和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 周莹 连发)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