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绵阳一名民间文化爱好者在网上留言,建议在绵阳主城区建设“二郎神故里”文化旅游产业园,随即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有人认为二郎神系神话人物,该建议纯属无稽之谈;也有网友认为,若确能论证“二郎神”真正原型人物,从文化品牌和旅游开发角度亦可讨论探索。而同样存在二郎神文化遗址公园的灌南县,也在积极围绕“二郎神传说”,打造本土文旅品牌。
由此事件,不禁激发一种思考:究竟“民间传说”与文旅产业发展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而我市在此方面又该如何把握,使之发挥出超脱“传说”之外的巨大效能呢?
我市民间传说是个富矿
要“细致挖掘”而非“过度包装”
“我市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一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民间传说,数不胜数,除了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传说,徐福传说、东海孝妇传说、镜花缘传说、七十二福地传说、二郎神传说和孔子望海传说等,都是我市独有的民间传说,且都具备‘神奇浪漫’的地域特质。”据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工业型、资源型城市转变为旅游型城市,文旅产业逐渐超脱单一的自然环境支撑,开始向文化层面发展。我市这些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也成为文旅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的可开发资源。
“若要让文化资源赋能文旅产业,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并适应市场发展前景及消费需求,还要与资源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结合,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显亮点。”2021年10月31日,第十二届徐福故里海洋文化节在我市赣榆区举办,82岁高龄的学者张良群在相关论坛上畅谈徐福文化传承与发展。他接受采访时分析道:“若不是当前疫情影响,我的观点是,由于徐福与日韩渊源深厚,且这些国家民众对徐福非常崇拜,所以未来可挖掘利用这些遗迹,打造精致景点,串联成专门的旅游专线,吸引境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弥补境外游客较少的短板,同时吸引国内有徐福遗迹区域的人们前来研究、观瞻。”
自1984年,我市徐福村被认证为徐福故里以来,在相关资源的继承与保护方面做出诸多工作;徐福传说也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望徐福村的未来发展,赣榆区金山镇正在借助这一传说,有条不紊地推进文旅产业。“我们正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围绕‘徐福文化、传统村落、田园风光’三个要素,深挖独特的传统村落和徐福文化资源,打造‘创意产业园’‘水上乐园’‘古风民宿’等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该镇目前也在打造以徐福故居、徐福航海馆和徐福中药馆等为特色的“徐福文化街”。
“民间传说虽口口相传,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瞎编乱造、过度包装,而是要于史有据,于本地城市文化的传播有益。无论是品牌建立、口号推广、项目孵化,或是打造线下雕塑、城市景观等,都要依托此理念。”市文化产业协会专家介绍。因为一个地方的民间传说,是持续积累下来的,不是后天生造的。记住这点,才能保有其生命力,提升文化认同感。
民间传说与文旅业相辅相成
本土资源还存在有效挖掘空间
毋庸置疑,创新与融入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手段之一,而民间传说的现代化创新与融入程度能对一个地方的文旅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据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有很多民间传说被搬上舞台,并且结合了传说来源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比如“七仙女与董永”“许仙与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故事,都以黄梅戏《天仙配》、京剧《白蛇传》、昆曲《梁祝》等为表现形式,极大提高了人们对于这些传说发源地的认知,人们才有机会更多地发现和了解当地文化。此外,长期以来,我国一些景区也因当地响当当的民间传说,才吸引着游客络绎不绝,比如华山有“劈山救母”传说、洞庭湖有“羿射巴蛇”的传说和日月潭有“渔民夫妻斗恶龙”的传说等,这些民间传说,无不为这些景区赋予了浓郁的人文风貌和时代内涵。
“我认为,民间传说对于文旅业的整体开发,自然是一剂味道独特的调味料。但没有文旅业的支撑,它也仅仅是散逸于民间的‘口头文学’,缺乏现实的变现能力,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各取所需的。”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色,包含了民间传说层面;因为要发展旅游业,人们又会采取必要举措,从不同方面挖掘当地特色,其中,民间传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会应旅游业发展而得到重视。
研判我市民间传说与文旅产业的关系会发现,两者之间联系得并不算太紧密。尤其在我市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当下,对民间传说的挖掘重视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除一些头部资源,如西游记传说、李汝珍镜花缘传说等备受关注之外,很多其他民间传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待挖掘阶段。”业内人士指出。而笔者此前就来到有“齐鲁会盟传说”的赣榆夹谷山走访,发现此地仍给人以“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感觉。
作为文艺样式的母题和原型
可进行符合当代审美的改编
近日,2021年度江苏优秀文艺成果奖励项目揭晓,我市赣榆区推出的广播剧《抗日山》成功上榜。该剧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赣榆地区众多烈士的英雄形象,剧中既有青口十八勇士对敌伪军的坚贞不屈,也有符竹庭、张琪等人战火中的革命情谊;既有抗日山的立碑缘由和几位八路军将士的壮烈牺牲,也有无数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壮怀激烈。
“一直以来,抗日山上都流传着无数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一方面来源于有资料记载的史实;另一方面,一些老一辈人口述历史留下的资料,也兼具了民间传说的优秀特质,使之成为赣榆口口相传的一个红色文化名片。”我市地方史研究专家分析。通过广播剧形式来推广抗日山故事,不失为成功的文艺创新形式,让抗日山获得更大的知名度。
“民间传说就是一个不断被重述的文学样式。以前,是在口口相传中不断被重述。”高步林是写出《孙悟空的老娘家》的我市民间传说爱好者。他说,《西游记》在成书前也是纯粹的民间传说,只是吴承恩进行了归纳整理和系统再造,而现在,这一经典故事早已成为超级IP,由此成为很多文艺样式的母题和原型,在不断被改编、被重述。
当下,我市的民间故事文本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被当代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所接受欢迎?这成为诸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这些民间传说本身只是一个培养基,若想持续焕发其文化影响力和生命力,就需加强文化原创力,以不同载体形式去展现其魅力,文学艺术创作、动漫影视剧制作、周边文创产品开发等,都是探索手段。”市文广旅局业内人士坦言。但这些“操作”的前提是,要深度揣摩年轻受众——这一新时期消费主力的个性特点、审美偏好、价值追求等;要打破理念桎梏,不默守成规,不落于窠臼,始终与他们求新求变求异求快的思维同频共振,让创意引领民间传说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张晨晨 徐洪绕)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