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戏、京腔、胡同口、旗袍、长衫、黄包车……7月24日晚,由国家话剧院带来的经典话剧《四世同堂》,以独具老北京风味的艺术格调,引爆了港城市民的文艺情怀,正式拉开了“2022连云港城市话剧节”的帷幕。作为已经连续举办4届的港城文化品牌,连云港城市话剧节无疑让各类新潮的文艺样式轮番展现在港城市民面前。
近年来,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戏剧不断进入人们视野。伴随着新演艺空间的快速发展,脱口秀、话剧等互动性较强的新艺术业态不断升温。而在我市,这种独具时代特色的文艺业态发展如何呢?
新潮文艺迭出 年轻人成为主力消费人群
“‘95后’‘00后’消费者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艺术门类来看,话剧是最受欢迎的演出类型。”这段表述来自《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而这样一种观点早已成为我市不少文艺事业和产业从业者的共识,即“抓住年轻人,才能抓住未来”。
“连云港城市话剧节已连续举办4届,是市级重要文化品牌。”连云港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年上演的剧目类型很齐全,包括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各类型演出。在话剧领域,已先后引进《宝岛一村》《白鹿原》《鸟人》《无人生还》等经典剧目,共有超150场演出上演,超10万人次走进剧院观看,丰富了港城的文化格调和艺术氛围。目前,主力受众人群已慢慢显现出年轻化趋势。“当前,年轻观众比较偏向选择口碑和传播影响力较好的剧目、一些大的IP主题、爆款剧目等,比如开心麻花系列话剧、阿加莎悬疑系列剧等,这些剧目的引进也成为我们的重点。”连云港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实际上,话剧业有过一段黄金发展期,即上世纪90年代,但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又经历了发展低潮期,直至近年来才有复兴态势,那是因为“95后”“00后”年轻人群开始成为消费生力军,热门脱口秀、沉浸式话剧等新潮文艺只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巡演的旧有格局,也被逐渐打破。
值得一提的是,《脱口秀大会》的大火,也带动了线下脱口秀演出迎来巨大市场增量。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脱口秀厂牌近50家,目前已接近150家。“看脱口秀”成为年轻人继“剧本杀”“密室逃脱”之后,又一新型文化消费模式。邓小波是市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也是一位本土脱口秀演员,其以“小波脱口秀”的形式,线上线下开展了多场演出,积累不少粉丝。他说:“我的观众90%以上都是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随性轻松的状态他们最喜欢,也注重即时性娱乐消费,愿意花钱买开心。所以,脱口秀特有的沉浸式体验、近距离观演和一对一的互动因素,抓住了他们的心。”
市场空间有限 但不缺积极探索的民间队伍
对口相声《如此诗人》、快板《糊涂县令》、三人相声《反七口》……最近,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夏日之乐·喜乐相逢”相声专场的演出引来观众阵阵爆笑。而此举也是我市推进小剧场演出的有益尝试。“近年来,小众演艺空间以体验感更强、互动交流更密切、更容易产生共鸣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小剧场的兴起,并不代表着更多话剧、脱口秀节目的成熟壮大。这些新潮文艺在我市的市场空间仍相对有限。正如邓小波对脱口秀的分析:“脱口秀这种表现形式,因网络传播被大众熟知,并在短时间内迅速风靡。但总体而言,这些新潮文艺形式并未获得一个成熟的发展周期,大多是网络催化的产物,因而整个行业体系远未走向成熟,真正优秀的新潮文艺演员和剧目等为数不多,在我市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这种捉襟见肘的现状,并未阻止我市文艺工作者的进取之心,一些从事传统曲艺行业的工作者,也留意到这一社会发展形势,开始反向思考,如何将相声、快书、快板等传统语言艺术,与这种新潮文艺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探索小剧场在当前语境下的发展路径。其中,还要数“港城笑点”曲艺艺术团最具代表性,该艺术团是由相声、小品、说唱(含快书、快板、地方戏等)3个部分组成的民间文艺组织。正如“港城笑点”这个名字,该艺术团旨在通过传统曲艺形式的创新延展,立足小剧场,来展现喜剧魅力。
“小剧场演出,是当下年轻人文化多元的新选择。为此,今年年初,在市曲协副主席宋卫国的牵头组织下,乔鹏飞、葛乙瑾、杨锡宏等几个传统曲艺出身的年轻人走到一起,成立了‘港城笑点’曲艺艺术团,并以年轻人特有的思维和理念,为传统曲艺培育年轻受众群体。”该艺术团主力演员王猛猛介绍。当然,他们还有更远大目标,即培养我市曲艺人才,编排、创作和整理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提高群众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作为该艺术团总顾问,著名编剧李贵华看了他们在小剧场的几场演出后,赞不绝口:“将小剧场与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不失为一种适应年轻受众需求的有益探索。毕竟,通过文艺事业传播经典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对文艺工作者而言,仍是恒久不变的宗旨。”他说:“幽默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能缓解焦虑情绪和精神压力。‘港城笑点’曲艺艺术团的成立,敏锐抓住了年轻人热爱喜剧的趋向,力求为他们营造新的精神家园。”
利用社会力量 全方位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去年5月21日晚,江苏海洋大学未央话剧社编排的大型话剧《狂飙》在该校大礼堂展演。该剧以年轻的学生演员阵容,将艺术家、革命家田汉的燃情岁月呈现在舞台上。该社团第十届负责人毕国胜介绍,他们是该校目前唯一的话剧类社团,旨在通过话剧来展现学子风采。“不过,近来因疫情原因,我们组织的演出减少,可对话剧的热爱一直未减。”毕国胜说。
如他所言,这群热爱话剧的年轻人,近来已排演过许多经典名剧,如阿加莎的《无人生还》、曹禺的《日出》等。“话剧是有力量、有艺术魅力的,我们也想靠着努力,让这一戏剧门类获得更多年轻人喜欢,但作为学生,我们能力有限。”毕国胜说,如果真的要让话剧等新潮文艺在港城生根发芽、不断壮大,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参与。
实际上,我市相关部门和文艺工作者已注意到这点,并不遗余力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比如“港城笑点”曲艺艺术团为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就特别聘请了著名编剧李贵华为总顾问,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韩兰成老师为顾问,张作松、邓和义为指导老师。这些实力派艺术家的加盟,彰显了专业力量对新兴事物的关注和支持。除此之外,在小剧场选址上,市演艺集团、市文化馆等相关单位也在加强与市住建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合作,在演出安排上则加强与景区、核心居民区、闹市商圈的联动沟通。
作为我市戏剧演出领域的排头兵,连云港大剧院也在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助推我市文艺事业发展。比如在本届城市话剧节期间,他们将与一些景区、机构合作,举办“我是剧评人”“寻找剧虫”“剧本演读会”“主创见面会”等多项社会活动。当然,能将话剧节的文化品牌更加有效延展出去,更是他们矢志不移的目标。“无论是国内的乌镇戏剧节,还是国外的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戏剧节等,这些戏剧节的举行,无疑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甚至带动了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了知名度、影响力。”业内人士表示,我市理应培育和应用好这些独特文化品牌,助力打造响当当的城市文化名片。(□ 张晨晨 王美丽 李静)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